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感觉不舒服也不去看医生,害怕查出什么病,就算别人善意提醒,偏偏嘴硬觉得自己无所谓,总是在逃避,更有甚者觉得看病就是给自己判死刑,宁可网上搜索,自己乱吃药。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讳疾忌医。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蔡桓公。
讳疾忌医最早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喻老》。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师从长桑君,他的名声传扬天下,热心为百姓看病,医治范围也很广。相传他有起死回生之术,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
蔡桓公听说这个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扁鹊听闻后便来觐见。见到他后,扁鹊说道:“您病了,还好现在只是在皮肤,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会严重起来。”蔡桓公听后有些不高兴,说道:“寡人没病,身体很好。”
扁鹊走后,桓公嘲讽他医术不过如此。
过了十天,扁鹊带药去见桓公,看着他的脸色,忧愁地说:“您的病已经到肌肉里去了,再不及时医治,会更厉害的。”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也不理他,扁鹊只好退下。
又过了十日,扁鹊又去见桓公,对他说:“您的病已经蔓延到肠胃里去了,再不医治,生命会有危险的。”桓公听后,气得变了脸色,仍然不肯相信扁鹊。
再过十天后,扁鹊四见桓公,话都不说着急走了。桓公觉得奇怪了,派人把他追回来,问道:“为什么这次你一句话不说就走了呢?”扁鹊非常心痛地说:“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当病在皮肤时,用热水敷,就能治好;病在肌肉里,扎针灸,就能治好;病在肠胃里,吃几服药,也能治好;但如果病在骨髓里,就不好办了。现在,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就是想医治,也迟了。”蔡桓公听了,仍无动于衷。
可没想到才过了几天,一直不相信扁鹊的他就全身疼痛,起不来了。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扁鹊,赶忙派人去找,但为时已晚。扁鹊也治不了他的病了,收拾东西连夜跑了。就这样蔡桓公因为讳疾忌医失去了生命。
1、因为恐惧
害怕查出不好的毛病,不敢直视自己的病。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脆弱的,很多患者生大病后,家属害怕病人得知实情后击碎心理防线,害怕患者有心里负担,有时候会选择善意的谎言,隐瞒病情。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还不能坦然接受生病的现实,可是我们都是肉体凡胎,哪能一点病也没有,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情,要将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保持健康身体。
2、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
医院的环境可能会让人觉得压抑,许多人都不愿意去,反而觉得烦躁。但如果身体不适,应该马上就医,拖延只会让病毒肆无忌惮的扩散,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小毛病,需要在药物干预下得到有效的控制。专业的事还是需要专业人员解决,不能耽误医治的最好时机。
当然在这里希望大家都健康,无病无灾。如若身体不适,早医治早康复。祝一切安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