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散文“八大家”,余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贾平凹入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人假如以傲人的成就置身于时期的“镁光灯”下,风光无限的同时,却也常常容易被这种火热的温度所灼伤,特别是在一枝独秀、万民追捧的时候。
那么,作为一个在文坛掀起过阅读热潮的作家,散文家,余秋雨的程度到底如何呢?人们对他的评价为什么会如此逆来顺受而又各执一词呢?
余秋雨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寂寞而独辟蹊径的道路。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从小好学,聪明超人,对文学有着痴迷的喜好,对文字有着敏锐的觉得。他于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曾上山下乡,后回母校任教。
于是,1989年前后,他连续23次向上级提出辞职恳求,直到上级批准为止。
随后,余秋雨挣脱了一切工作、职务、荣誉的羁绊,带着当时的恋人马兰节衣缩食给他赞助的4万元调查经费,孤身一人走向了戈壁荒漠、名山大川、牌坊庙宇,走向了阳关、敦煌、三峡、庐山、洞庭,走向了道士塔、莫高窟、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天一阁……
他以“穿越百年血泪,寻觅千年辉煌”为主题,穿越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滥觞之地,发源之地,一路看望,一路思索,一路行吟,一路创作,一篇篇大气磅礴、漂亮深沉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如泉涌出,很快占领了国内一流文学大刊的显要位置,并于1992年以《文化苦旅》之名出版。
余秋雨因而一书成名!
他因此被称为江南才子。
一个讲历史的易中天,一个写散文的余秋雨,两个看似不搭的人,易中天怎么会“暗讽”余秋雨?
余秋雨的名气更大,早在易中天相对穷困潦倒的时候,余秋雨已经凭借散文声名鹊起。整个九十年代,但凡是文艺青年,貌似不读几本余秋雨的散文集就像是“伪文艺青年”。
易中天的旁敲侧击?
易中天在很多场合,都点名不点名地表达过对余秋雨的嘲讽、揶揄。
比如他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借着夸奖别人,又不点名地贬了余秋雨一次,“前两天重读了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一书。我一直认为,夏先生的历史大散文,无论气度还是识见,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但影响和销量不可同日而语。这不公平。”
“某先生”,明眼人一看就晓得在说余秋雨!
后来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名气大增。他成了大家口中的“学术超男”、“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这个时候,可以说两人的知名度和人气旗鼓相当。
易中天为何对余秋雨的不屑一顾?
文人相轻?
与“愤青”易中天相比,余秋雨很少公开场合去评价别人,去攻击诋毁别人。
余秋雨的回应相对来说比较含蓄,还是颇有修养的。
余秋雨表示,一个在电视上讲《三国》不错的人,逐渐成了时间的主角。余秋雨着重强调,正是这位讲《三国》的人,快速推高了全国性的诽谤大潮。最让人佩服不已的是,余秋雨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有些事情很难说清楚,尤其是文人相轻。
归根到底,易中天“暗讽”余秋雨,倒不是他们之间的真的就有什么难以化解的恩怨,而是文人之间一种特殊的互动方式。就好比当年郭沫若和鲁迅之间故事,比余秋雨、易中天两位更加“惊心动魄”。易中天“暗讽”有尺度,余秋雨回应有风度,两相对比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
余秋雨的散文,开一代风气之先?
本人对余秋雨是非常的欣赏,至少他的那些散文,让我读到不一样的余秋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总能让人激动。特别是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小编不时会在某个时段拿出来,读上一两篇,比起现代那些所谓的网文,不知道好上千倍万倍。
《文化苦旅》充满了书卷气,不得不说文笔优美,思想开阔,纵横古今的联想令我很是佩服!
女散文家梅洁在读罢《文化苦旅》之后激动地赞曰:仰望中国散文的天空,应该说,还是星光灿烂!而先生的《文化苦旅》则是其中一条河系!这条河系里的每一颗星星都在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
贾平凹: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文化需要大师代代传承, 中国幸亏有了余秋雨,他对我们的千年灿烂文化做了如此细致而优美的梳理, 让我们耳边愉悦之余,记住了尘封的历史, 怀念了过往的大师。
余老师曾说过文化的悲剧是遗忘,所以他竭尽全力 研究,记录,整理, 探索,和传播中国文化,工程浩大,用心良苦,不见第二人。景仰, 敬佩, 叹服,感激都不足以表达能和大师同处当今时代, 同属炎黄子孙的骄傲!
在大陆公布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他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我总结了一下,余秋雨对当代文学的贡献,看看名家的评论!
1、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华人的读书会读得最多的作品。他创造了文化在当代世界罕见的向心力奇迹,我们应该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白先勇评)
2、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贾平凹评)
3、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金庸评)
4、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余光中评)
7、秋雨先生的作品,优美、典雅、确切,兼具哲思和文献价值。他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正用得上李义山的诗:“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余秋雨写作特点。
《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在批判关怀知识阶层文化人格中心意为出来”。龙去八人中唯有其文集为自选,也许这更能反映作为“八大家”之作品的特质。
余秋雨是文化散文的开创者。
余秋雨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学家之一,他开创了文化散文的先河,以一介文人的文化使命感,通过笔端优美的文字,追索、思考人类历史文化,反思社会发展对人文精神的冲击,感慨历史文化在发展中的失落,感悟生命情感的沧桑,呼唤文明的理性回归。
在当代中国文坛,不管是从知名度、作品发行量、读者群体还是各种评选榜单,在散文领域,余秋雨毫无疑问是名气最响、影响力最大的一位。
余秋雨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
这样的称呼很多人会觉得很有争议。
但是在散文领域,要找出第二个替代余秋雨的估计不可能。在当代中国文学史,散文领域要是少了余秋雨,就是不完整的。因为,他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
余秋雨先生曾在书中写道:“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很明显,先生本人就是身体力行的后者。
犹记得十八岁时,读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那时虽懵懂,但这本书,让我生命中第一次对历史文化,有了想象与向往。
有人问余秋雨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他会告诉你:“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因为,余秋雨先生本身就是走得最远的学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