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一词最早产生在战国时代。那时,一个新兴的“士”阶层已经崛起,人们把其中博闻、博学之人尊称为“博士”。
后来齐国举办的稷下学宫成为列国规模最大的人才聚集中心,很可能在那时,博士一词已用作官方对某些特定高级人才的称谓。
而到了秦朝,博士被正式定为官职,组成了来自齐、鲁等地的皇帝御用顾问团“博士七十人”(这一编制很可能来源于孔子有弟子“七十子之徒”)。
根据史载,秦始皇“坑儒”时杀了四百六十多人,从这一人数来看,博士下面应该还有一大批弟子以及等级低一些的学者。
这些博士没有具体的行政职责,他们的任务是研究过去的历史与政治现象,平时参加朝中的一些活动,列席各种会议,以备皇帝有需要时向他们咨询。
但秦始皇是个乾纲独断的千古一帝,对这些博士并不十分欣赏和信任。在封禅泰山的时候,由于随行的博士们说不清该用什么礼仪规程,秦始皇不悦,就把他们都甩在山下,自己上山去祭祀了。
在咸阳宫大宴群臣的时候,秦始皇对殿前博士的歌功颂德十分受用,而当有人站出来,根据周代历史质疑秦朝现实政策时,他却难以容忍,遂下令“焚书”。
西汉建立后,沿袭秦代的官制,也设立博士七十人,但归属于“太常”管理。太常是执掌宗庙礼仪的官员,可见那时学术的地位还是在宗教之下的。
博士的构成一直非常杂,虽然以儒生为主,但各种方术之士也不少,似乎有点像凭帝王喜好而随意设立的建制(秦始皇时,为之寻仙问药的方术之士也在博士之列),而且一直到汉代初年依然如此。
后来,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的建议,除儒家的“五经”博士之外,其他一切学术、方术流派都罢黜不用。从此以后,博士这一头衔,方择除了与“旁门杂流”的关系,而专属于以儒家经典为依据,研究历史和政治问题的学者。
与此同时,武帝还采用公孙弘的建议,为博士设立弟子的名额,弟子中的优秀者可以获得参政的机会。
所以,汉武帝之后,以精通儒家学术而取得政治上出身的人越来越多,对朝政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西汉王朝由此逐渐转变成为由士人所组成的新型政权。
“博士”的名称自古流传下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曾被引申为多种名目,其涵义发生过不少变化,且各朝各代不尽相同,如有医博士、祝禁博士、相博士、国子博士、律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武学博士等。
宋代以后,在市井中甚至还有茶博士、酒博士等称谓,大约类似于我们今天所叫的“师傅”。
而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博士学位制度,则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三级学位(博士、硕士、学士)中的最高一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