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侠小说中的泰山,大都数人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金庸,他的射雕三部曲尤其受大家的喜爱,通常情况下,大家都知道他写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关于英雄好汉的,但实际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鹿鼎记却不是这样的作品,在这部作品刚刚推出的时候,很多人都纷纷表示质疑,甚至有人怀疑这部小说不是金庸老先生写的,说他年纪大了,写不动了,迫不得已找人来代笔,那么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呢,“韦小宝”又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呢?
大家之所以不解,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的风格与其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以前的小说都是描述的英雄好汉,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着厉害的武功,而韦小宝却是一个小混混形象,而且他出生在妓院之内,其武功也是非常的搞笑,都是一些逃跑用的功夫,每一次的大难不死基本上靠的都是宝物,这样的主角与之前的完全不同,所以大家才会有次疑问,而金庸老先生也对此做出了回应,说这本书“非史非奇,非武非侠”,意思就是这本书中的内容与武功、侠客没有多大关系,同样也不是历史和传奇,那么它究竟和历史有没有关系呢?
有研究金学的人说“韦小宝”是有历史原型的,并且这个“原型”大家还非常熟悉,在教科书中经常出现,他就是“三宝太监”郑和,因为他和韦小宝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先说他二人进宫当太监的原因吧,他二人进宫都是出于偶然的原因,韦小宝之前和茅十八在一起混日子,碰上了大太监找茅十八问事,而韦小宝也因此进入了宫中,可以说这完全在其意料之外;而郑和也是这样,郑和原本是云南人,他原本姓马,名三宝,在朱元璋平定云南王的时候,还是孩子的马三宝就成为了俘虏,之后也是在巧合之下进宫当了太监。
而进宫之后的经历也颇为相似,韦小宝在偶然间结识了皇帝,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还为皇帝出谋划策,解决了皇帝的好多困难,比如清除皇帝的心头之患鳌拜等,然后就得到了皇上的重用;而马三宝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进宫之后得到了朱棣的赏识,被此带在身边成为贴身太监,后来在朱棣和朱允炆战斗的时候,马三宝出谋划策立了大功,因为这次功劳是在郑村坝立下的,所以后来朱棣就赐他“郑”姓,然后才有了“郑和”的名字。
包括郑和的下西洋也跟韦小宝的事迹很相似,众所周知郑和七次远访西洋的目的表面上是与沿途国家交好,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去替皇帝办事,去寻找生死未知的朱允炆,因为朱棣得到消息说朱允炆没有死,而是逃到了西洋;韦小宝出宫也是为了皇帝办事,书中所说皇帝有“神龙岛”这个心腹之患,所以他就派韦小宝前去清剿,后来两人还都有着“诈死”的事情,所以说他们两个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不过后来也有人说韦宝珊是韦小宝的原型,确实,光听名字就能感觉到两人确实有相似之处,就比如说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物,他在皇上跟前和天地会中都混合很好,可以说是两面吃香;而韦宝珊也是这样,一方面他在亲政府混的很好,而另一方面他又参加了兴中会,并且也是两面吃香,所以说他是韦小宝的原型,并且据说这一说法后来得到了金庸老先生的默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