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3-11-24 18:13:34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转折点,也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鸦片——这种被吸食者称为“福寿膏”的毒物,也的的确确腐蚀了中华民族的肌体,只是在当时,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只顾欣赏罂粟花的美丽,而未嗅出其释放的毒气。

1773年,清乾隆年间,英国便已开始对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麻醉性的毒品,人吸食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产生依赖并导致人的精神萎靡、体质下降,过量吸食会引起死亡。同时,由于鸦片泛滥,吸食者越来越多,使大量的白银流出国门,国家一时间呈现了田地荒芜、经济调敝、兵弱银荒的局面。据统计,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200箱;1838年至1839年,猛增到3.5万箱,美国和沙俄也在同期向中国偷运鸦片。在1840年前的20年里,中国白银外流已达到1亿两。白银的外流引起中国银价上涨,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

罪恶的鸦片贸易造成如此多的严重灾害,人民忍无可忍,要求禁烟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的禁烟要求在统治阶级营垒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员坚决主张禁烟。1838年12月29日,道光皇帝宣诏湖广总督林则徐来京,并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广东水师,派往广东施行禁烟。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年9月20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奏陈严禁吸食鸦片。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合作,开始了禁烟工作。首先他制定并颁布了《禁烟章程十条》,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者一千六百多人,并从这些人手中收缴烟土、烟膏46万两,烟枪四万余支。查禁外商鸦片202833箱、2119麻袋,合计2376254斤。为了敦促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曾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守商馆,断绝商馆与澳门的交通,撤退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迫使英国鸦片商贩同意缴烟。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还率领文武官员,勒令零丁洋洋趸船上的英、美烟贩缴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要塞主持销烟。当日,到场观看销烟的人成千上万,其中也有外国的烟商。林则徐命兵士在海滩上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池子,池子前面设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沟,池底铺上石条、四壁栏桩釘板,以防渗漏。之后,将水车从沟道推入池子,将盐撒进,先把鸦片切成小块投入卤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再投入石灰,池中立刻水汤滚沸,围观的人群此时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从6月3日到25日,除有8箱作为样品送往京城外,所收缴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全部被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不仅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其次,虎门销烟事件加速了中国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反思,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复兴。最后,虎门销烟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脆弱性,促使后来的改革者积极探索现代化的道路。

然而,当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提议发动战争,他们盼望已久的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的借口终于找到了。他们以强凌弱,企图用武力来征服清政府,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1840年6月,由四十八艘船舰、五百四十门大炮和四千名士兵组成的英国“东方远征军”陆续到达广东附近海面,严密地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了。

战争爆发后,英军在广东外围的海面上兜了好几个圈子,无奈广东水师戒备森严,严阵以待,他们不敢贸然进犯,便掉转方向,北上进攻福建、厦门。闽浙总督邓廷桢亲自率领军民坐镇厦门,击退了英军的多次进攻。侵略者继续北上,清政府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竟毫无防备。后来,浙江定海失守,英军迅速北犯白河口,进逼天津,并以武力恫吓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的要求。昏庸的清朝统治者被敌人的阵势吓坏了,急忙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大沽口乞求英军退兵。为了表示“诚前往广州与英军谈判妥协。之后,清朝将领奕山、奕经先后率军与侵略调动人民群众力量而遭惨败。侵略者得势以后更加嚣张狂妄了,又变本加厉,进一步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

清政府在英国侵略军炮舰威逼下屈膝投降,俯首称臣,任人宰割,同英国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后又签订了作为《南京条约》补充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英国侵略者进行侵略的开端。

晚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中表现出了极度的软弱。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晚清政府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这种软弱的态度使得中国无法有效地抵御外来侵略,导致了国家长期的动荡和衰落。

晚清政府的官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徇私舞弊等问题屡见不鲜。这种腐败现象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同时,由于官员能力不足、腐败成风,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也大大降低,难以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此后,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乘机向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索取特权,并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略者的阴谋竟然屡屡得逞。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晚清这段屈辱的历史真的不愿去提及,每当读到这些历史事件,内心深处的忿忿不平和屈辱感就由心而生。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内部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挑战。晚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国家危机并推动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导致了中国的衰落和国家的割据状态。

晚清历史的教训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任何对外屈服和妥协都会给国家利益带来巨大损害。其次,政府的腐败问题会严重削弱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发展滞后。此外,社会的变革需要有勇气和决心,不能被旧有的束缚所限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晚清历史给也我们提供了许多反思和借鉴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当前的局势和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