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是一个大国,统治50多个小国。楚国地域南至湖南之南部,西达云南,东至大海,北到黄河。纪南城是我国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晚期楚国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在这个地方建立都城,以后20多代国王在此建都,历时400多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
楚国纪南城平面图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纪南城位于今天湖北省荆州城正北5公里处。前往纪南城从荆州走,路是最近的。纪南城城的北面是砖桥镇,西面是王场镇,有漳河流过,东面有一条长湖,南边是荆州城,临近长江。纪南城的东北方向有雨台山,东南方向有阳乾山、唐家山,正南有拍马山。
楚国纪南城内出土的筒形瓦当
全城为方形,四个城角略作圆弧形。南城墙偏东端呈一个圆弧状,这应当是一个小型瓮城。每面城墙长约5000米,全城周长约2万米。城墙之四面,有土墙遗址,城墙的坍落宽度达12米,城墙原高7米,目前已全部塌落。东南角城墙尚存一定高度,城东有长湖,湖水尚存留。从南向北城墙看,城外之水,平静没有波浪,它是当年的护城河,至今尚可窥出。城的东城墙,还有一定的高度,城墙顶端有树木,城内已成为片片良田。西城墙也与其他城墙相仿,唯独在西城门的位置塌落,亦无遗土。
根据民间遗传,曾在发现遗址的地方,曾找到三孔城门道,同时也找到一个水门,由此可见,纪南城原来有河,因此,才做水门。
三孔门道说明当时城门的规制很大,这与当年城门的通道位置有关。北城墙的墙顶夯土隆起,似双坡向下,左为城边大道,至今通向城中。城内有当地乡民居住的房屋,村子周围树木繁茂。城内的道路平而且直,路边仅有成排的小树。城内偏北屹立有高大的土台,长而宽大,高约6米。筒瓦瓦面都用粗绳纹压制纹样,版瓦也是同样的纹样,其中有一个筒瓦正端部还带一小孔,这应是当年砚瓦时,用钉钉牢,以便固定筒瓦。其中还有半瓦当,圆瓦当,但是这些都是素面的,没有任何的纹样。瓦当直径都在15厘米左右。
纪南城东城内大道
纪南城,从建立到被秦将白起焚毁,前后经历400多年的时间。1961年3月,纪南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有人专管,专门保护。至今全城遗址保存完整,没有遭到破坏。
从地貌特征来看,纪南城选取的地理位置平坦,依山靠水,十分开阔,非常理想,是战略防守的重要地区。春秋战国时代七雄争霸,纪南城作为楚国的都城是其中最大最强的。城的西北方向空旷无垠,东南方向有一些小山,建城时把河道引入城中,建设有水门、城池的四个转角做弧形。东南方向建有一个瓮城,可攻可守。当年的护城河水面宽广,有利于城池的防御。在城的东面还有一条长湖,可引水入城作为城市生活用水。
纪南城城墙豁口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荆州城位于长江北岸。古时就建有江陵城,东晋时改江陵为荆州。到后梁时守将高季兴占据江陵城,驱使10万人筑城,因为砌城墙的砖不够用,决定在荆州50里范围内挖墓取砖。当城墙建成之后,相传每至更深夜半之时,城墙上磷光闪闪,居民大有毛骨悚然之感!到了南宋咸淳年间,荆州安抚使赵雄又重修荆州城、砖城长10里,并造楼屋1000多间。从而使城墙达到8公里。墙高8米。城墙的基础全用条石平砌,缝间使用灰浆,水洞用条石完整砌筑。护城河挖到3米深。全城建有6座城门,均有城楼,其中的大北门通往京城驿道,称为折柳门。
在城内尚有三观建筑最为出名。太晖观在西门外,为明代所建。开元观、元妙观是在唐代开元年间建造的,后来到明代改建,但仍保留唐代的风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