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蒋介石简介(蒋介石生平及主要事迹)

发布时间:2023-11-23 20:13:39

蒋介石 (jiang jieshi,1887—1975),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党军统帅,特级上将。官名中正,字介石。少年时名周泰,字瑞元,15岁改学名志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等多种职务。

蒋介石于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地区奉化县溪口镇。祖父蒋斯千是一个盐商。父亲蒋明火操其父业,经营数载,家财不少。母亲王采玉,地主武装头目之女,自幼读书识字,受封建教育的熏陶。蒋介石幼时“放嬉跳跃”,7岁开始在私塾读书,“顽劣益甚”。15岁娶奉化县岩头村商人毛鼎和之女毛福梅为妻。17岁起先后在锦溪凤农学堂、奉化箭金公学、龙津中学读书。20岁那年,剪掉辫子,交给他母亲,要求出国学军事。蒋母望子成龙,提供出国经费,让他去了日本,但因非公费留学不能入军校,只好改学日语而后回国。恰好此时袁世凯在保定办的陆军速成学堂 (即保定军官学校) 到浙江招生,蒋介石遂考入该校。深得校长和教官赏识的蒋介石,第二年即被派往日本深造。这批学生共四个人,只有蒋介石一人与袁世凯非亲非故。1908年,蒋介石入东京振武军事学校习炮科。同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毕业,赴高田炮兵第13联队当士官候补生。

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蒋介石即由长崎乘日轮于10月30日回到上海,被陈其美任命为攻浙先锋队指挥官、沪军第5团团长,参加攻占上海的活动。1912年12月,蒋介石因暗杀光复会首领陶成章遭通缉而避往日本,创办《军声》杂志。1913年春,蒋介石回到上海参加讨袁战争,受命攻击江南制造局失败。讨袁战争失败后,蒋在上海参加青红帮,终日聚饮招宴,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1914年,蒋再度到日本,向反袁失败的孙中山宣誓效忠。在此期间曾受命去上海和哈尔滨策动反袁,但均告失败。1915年5月,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往山东潍县居正革命军中当参谋长。1918年3月,被孙中山召到广州任陈炯明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不久,被调到福建长泰当陈炯明的第二支队司令。因与驻军吕公翌的浙军发生火并,蒋介石只身逃到平时给他缝过衣服的农民谢娘家里。谢娘把他藏在一只大缸中,缸上用蒸笼盖着,上面散放着衣物,使蒋介石得以躲过浙军的搜捕。事后,蒋逃到上海设立一家交易所,经营一年时间,赚了100万元。1920年,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到汕头参加陈炯明的部队进军广州。同年11月,蒋介石与陈炯明不和而回上海,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

1921年10月,蒋介石返回广州,受孙中山之命制定进军两广进而统一中国的作战计划。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作为孙中山的随从,与孙中山一起,乘英轮经香港到上海。9月,蒋介石撰写题为《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的小册子,痛斥陈炯明,歌颂孙中山,深得孙中山的信任。10月间,即被任命为许崇智的第2军参谋长。1923年,孙中山回广州设大元帅府,蒋介石又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8月16日,蒋介石以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团长的身份去苏联考察。1924年1月,蒋介石回到广州,奉孙中山之命筹建黄埔军校,稍后又被任命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嫌官小无权,于2月21日私自跑回上海。孙中山命他回广州,蒋介石说: “中正如果回粤,焉能专心办学而不过问军事政治。”5月3日,孙中山又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这样,蒋介石才安心在广州呆了下来。后来,黄埔军校成了他起家的资本。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期间,表面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暗中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培养反共势力。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孙中山命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军进行第一次东征。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5月,广州的刘震寰、杨希闵乘机叛变。东征军回师平叛。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蒋介石把廖案的责任推在许崇智、胡汉民身上,逼迫他们离开广州,自己则成为广州卫戍司令。26日,黄埔军校学生军的两个团编成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10月间,黄埔学生军进行第二次东征,肃清陈炯明的残余势力,统一广东。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革命军总监等要职。到此,蒋介石成了广东的实力派人物。

蒋介石大权在握后,立即撕去 “联共” 的假面具。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然后诿过于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说汪挑拨国共关系,迫汪离穗出国,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几天后,蒋介石又提出 “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人不能再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部长,5月15日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获准通过。蒋介石又乘机当上了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从此,蒋介石逐渐独揽军政大权。

1926年6月27日,北伐战争开始。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当北伐军进入湖北时,孙传芳以为北伐军战线已拉长,调其五省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联军进入江西,企图 “剪长绳”。10月4日,蒋介石亲至南昌城下督战,但久攻不克。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江西战事后,北伐军很快扫清了江南军阀势力。1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蒋介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开始勾结帝国主义,公开反共。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15日,发布《清共布告》和《清党通电》,下令“已克复各省一致实行清党”。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与武汉政府相对抗的政府和党部。6月1日,北伐军与冯玉祥会师郑州。21日,蒋冯联合清党,大江南北,血雨腥风。8月13日,蒋介石因南京政府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被迫宣布“下野”,前往日本暂避锋芒。11月10日,蒋介石回到上海,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10日,南京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回南京“主持大计”。2月2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再度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2月16日,蒋冯阎李各部编为四个集团军,蒋介石为总司令,四方合力北伐奉军。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9日下达总攻击令,兵分四路北伐。张作霖弃京出关,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10月10日,蒋介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 “易帜”,南京政府“统一”告成。

1929年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裁减异己部队,遭到冯、李、阎的强烈反对,导致接连爆发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以及其他一些摩擦,但均被蒋击败。4月,蒋介石出任陆海空军总司令。1931年12月,蒋介石被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第二次“下野”。1932年3月复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1935年4月获得特级上将军衔。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 的方针,集中精力 “剿共”,对日本帝国主义则采取不抵抗政策。从1930年到1934年,蒋介石先后五次调重兵“围剿”中央苏区的工农红军。红军长征时,蒋介石又一直派重兵“护送”。红军到陕北后,蒋介石又调大军“保卫”。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经中共代表团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十年内战结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7日,蒋介石在庐山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表示“抗战到底”。8月2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将南北战场划分为五个战区,同时制定作战方针: “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 另以最少限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22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9月改称第18集团军)。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月12日,蒋介石正式承认南方八省的红军及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3月,蒋介石被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选为国民党总裁。在蒋介石的统率下,中国军队先后在淞沪、南京、晋北、徐州、武汉、长沙等地同日军展开激战。其中台儿庄战役歼敌2万余,成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到1938年10月,华北、华东、华南相继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11月20日,国民党统帅部在衡阳南岳召开军事会议,蒋介石表示要进行持久抗战。他说: 此后为第二期抗战,是“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会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 “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 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反攻。”

日军攻占武汉后,已感战线过长,加之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作战,日本更感兵力不足,因而放弃全面进攻方针,提出了 “确保占据区,促进其安定,以坚强的长期围攻态势,扑灭残余的抗日势力” 的方针,将主要兵力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蒋介石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随着正面战场压力的减轻,蒋介石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反共反人民方面。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蒋介石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会上做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和《整理党务案要点》的演讲,会议确定了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山西、冀南豫北三地区发起军事进攻。这是第一次反共高潮。18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是第二次反共高潮。

进入1941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政治诱降成效不大的情况下,向国民党施加军事压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局部进攻。由于蒋介石采取保存实力,实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军队虽然在中条山、长沙、豫南、郑州、闽浙、大别山、滇边、鄂西、湘北等多次作战,但均告失败,大片领土又沦入敌手。当日寇占领独山时,重庆政府准备迁到横断山脉,蒋介石准备逃亡印度加尔各答。是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元旦,苏美英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月3日,美国宣布蒋介石为中国战区 (包括越南、泰国等) 最高统帅。稍后,蒋介石电请美国总统罗斯福遴选高级军官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3月,美国派遣的史迪威来到重庆,出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2年3月12日,蒋介石派罗卓英率中国远征军(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进入缅甸,配合盟军在同古、仁安羌、腊戎等地与日军作战,曾救出被日军包围的7000名英军。4月底至5月,中国远征军因战事失利而分别撤至印度和滇西。

1943年3月,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提出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理论。6月,集中40万~50万军队于陕甘宁边区周围,准备大举进犯。但蒋介石的大举进犯尚未发起便遭到了国内外一致反对,于是不得不停止军事进攻。9月,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召开,蒋介石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获得陆海空军大元帅称号。至此,蒋介石身任27种要职。11月,蒋介石夫妇自重庆飞赴埃及参加开罗会议,与罗斯福、丘吉尔就同盟国的协调行动问题举行会谈。26日,共同签署《开罗宣言》,议定战后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占取的一切岛屿,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944年4月至12月,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蒋介石损失兵力50万~60万,丢失河南、两湖、两广、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分国土,日寇得以打通“大陆交通线”。蒋介石把这一失败的原因归之于“美援不足”。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苏联对日宣战。10日,日本向美、中、英、苏发出乞降照会,11日,蒋介石命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嫡系部队“积极推进”,伪军“维持地方治安”。此外,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把散布在西南、西北的国民党军队运到敌占区和进攻解放区的前线。8月15日,日本广播天皇裕仁的 《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投降。这时,蒋介石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日军可暂保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 任命汉奸庞炳勋、门致中、周佛海等为国民党军司令,还命令陈公博以30万伪军负责控制京沪杭三角地区。9月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盟国规定: 中国战区除东北归苏联受降外,从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全由中国受降。蒋介石宣布分为15个受降区,指派15个受降人选,其中有早与日军勾结的余汉谋,却不许八路军、新四军受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和《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与此同时,蒋介石印发《剿匪手册》,并在上党、绥远、邯郸、津浦路等地向我军发起进攻。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在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反击下,国民党军被歼71万人。1947年3月,蒋介石改全面进攻战略为集中兵力向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四个月内,国民党军又被歼40.7万人。7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进攻。蒋介石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行宪国大”召开,蒋介石出任总统。但是,至1948年6月,国民党又被歼152万人。8月,蒋介石在南京开会,制定了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从1948年9月起,国民党军主力在人民解放军接连发动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被歼灭。蒋介石于1949年1月宣告“引退”,但仍在幕后指挥,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谈判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乘胜进军,结束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蒋介石于12月败走台湾。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病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