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首个具法律约束力的 AI 国际条约,美、英、欧盟将签署人工智能标准协议

发布时间:2024-09-06 09:15:49

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预计美国、欧盟和英国将于周四签署欧洲委员会关于人工智能的公约,该公约在监管公共和私营部门系统的方法中强调人权和民主价值观。报道称,该公约由50多个国家历时两年起草,其中还包括加拿大、以色列、日本和澳大利亚等。

该公约是在各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新法规、承诺和协议以监督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软件之际颁布的。公约要求签署国对人工智能系统造成的任何有害和歧视性后果负责。公约还要求此类系统输出尊重平等和隐私权,并要求人工智能相关权利受侵犯的受害者有法律追索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监管机构签署了联合声明,旨在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带来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机遇,并制定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的共同原则。

重大签署

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预计美国、欧盟和英国将于周四签署欧洲委员会关于人工智能的公约,该公约在监管公共和私营部门系统的方法中强调人权和民主价值观。

报道称,该公约由50多个国家历时两年起草,其中还包括加拿大、以色列、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公约要求签署国对人工智能系统造成的任何有害和歧视性后果负责。公约还要求此类系统输出尊重平等和隐私权,并要求人工智能相关权利受侵犯的受害者有法律追索权。

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长彼得·凯尔(Peter Kyle)表示:“人工智能等创新发展如此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迈出第一步真的很重要。这是全球首个真正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它还将把非常分散的国家聚集在一起。”

他补充道:“我们希望如此多元化的国家签署这项条约,这表明我们作为一个全球社会正在努力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欧盟委员会价值观和透明度副主席维拉·乔罗娃表示:“我很高兴看到如此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准备签署人工智能公约。新框架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和使用设定了重要步骤,这应该会带来信任和保证,即人工智能创新尊重我们的价值观——保护和促进人权、民主和法治。”

尽管该条约被标榜为“具有法律效力”,但批评者指出,它没有罚款等制裁措施。遵守情况主要通过监测来衡量,这是一种相对较弱的执行方式。

负责该委员会谈判的主任汉娜·琼切尔透露,预计周四公约开放签署时,首批批准该公约的将有10名参与者。她表示:“这证明(该公约)的意义超出了欧洲范围,签署国对谈判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对结果感到满意。”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美国“致力于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对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尊重”,并看到“欧洲委员会在这一领域的关键增值”。

该公约是在各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新法规、承诺和协议以监督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软件之际颁布的。

报道指出,尽管美国国会尚未通过任何广泛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但许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立法者上周已经通过了该框架。该法案在业界引起了分歧,目前正在等待州长的签署。

当地时间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标志着欧盟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分析指出,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制定人工智能监管规则,欧盟新规则可能为后来者提供重要借鉴。不过,法案实施或将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合规成本。

联合声明

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监管机构日前签署联合声明,旨在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带来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机遇,并制定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的共同原则。

据新华社报道,由欧盟委员会、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签署的这份联合声明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可能成为近几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发展之一。这种“技术转折点”将引入新的竞争手段,带来机遇、创新和增长。

声明指出,四方将联合致力于保护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竞争,确保有效的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声明提出以下原则:公平交易、互操作性、公平选择。声明提出人工智能竞争风险涉及:开发大模型的关键要素管理,包括专用芯片、算力、数据等,防止出现非公平竞争;扩大与巩固人工智能市场,防止平台企业破坏人工智能生态,控制人工智能服务渠道与分发渠道;规范企业合作关系,防止不正当投资并购与竞争威胁。

声明说,这四个监管机构将在各自法律的指导下,确保相关领域的有效竞争以及公平、诚实地对待消费者和企业。

声明指出,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各大厂商在市场推出的新服务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但需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持警惕。

声明还列举多种竞争风险,包括关键资源的集中控制风险,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发展依赖于专业晶片、大量计算能力,以及大规模数据和专业技术等,这些关键资源的集中控制可能使少数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损害公平竞争。

此外,声明还列出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消费者风险,如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欺骗和不公平行为。

(本文来源东方财富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