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护士南丁格尔简介(南丁格尔简介)

发布时间:2024-07-05 10:51:19

她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却毅然选择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一生致力于提高我国护理教育水平及培养护理人才,并热衷于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曾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创刊《护理杂志》并任主编。1983年获第二十九届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南丁格尔奖章”,是新中国第一位荣获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的护理工作者。今年正值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就跟随小编一起以极大的敬意,回顾北京协和医学院王琇瑛先生的故事。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读书岁月

1908年,王琇瑛先生出生在北京,身为小学教员的父母给予她良好的启蒙教育,妈妈那句”一定要用功读书,学一门技术,凡事不求人,不要手心朝上靠男人吃饭”的话让她突破了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定决心专攻一门技术。

高中毕业后王琇瑛考取了北京协和护校,在协和的学习生活,使她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护理专业确是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使她找到了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刻苦攻读五年,王琇瑛顺利完成了学业,她的心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

王琇瑛先生不仅仅对护理事业有着炽热的情感,对祖国也是满腔热血。早在大学期间,她就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忧虑。1926年3月,日军炮轰大沽口,王先生所在的贝满女中的同学们列队冲出校门,加入到北京市学生游行示威的行列。1935年,王琇瑛被保送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留美期间,她从不烫发、不跳舞、不化妆、不起英文名字,一直穿着美丽大方的中国旗袍。王琇瑛沉浸在她所热爱的护理学业中,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毕业后,她立即启程回到祖国,踏踏实实的留在了祖国,默默地用自己朴素的情感、踏实的行动挽救、建设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战火连天岁月的铿锵玫瑰

即便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医护人员的作用仍停留在”救死扶伤”的传统观念里。但王琇瑛先生早在80年前,就意识到护理是一项专门的学问-“一两预防胜过三两治疗”护理工作不应局限于医院而应走向社会。为此,她申请了协和医院公共卫生教学区的教学工作,用现在的话语总结,王先生的工作可谓-深入浅出,高产高质。1938年,王琇瑛编写了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实用卫生教材,共7册,并在北京西观音寺小学试用;也正是因为这套教材,结束了我国20世纪40年代以前小学教育没有卫生课的历史,开创了公共卫生教育史从小学开始普及的先河。1943-1946年,王琇瑛先生等部分教师随协和护士学校校长聂毓禅先生离开北平,前往成都,在华西协助筹备护校复校事宜。在四川工作期间,她利用暑假与华西大学社会系的同事前往彝族地区考察。当时四川的山区交通极其不便,她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几户人家。他们与彝族同胞同吃同住,抓紧一切机会为当地群众灌输卫生知识,帮助当地居民改善个人卫生。

自1931年毕业后至1950年,近二十年间,王琇瑛先生为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和卫生护理进修班培养了公共卫生护士近500名,她终身未婚,但她桃李满天下。她爱学生如子女,学生也敬她如亲人。解放后,王琇瑛的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她在工作中试行探索开创我国自办高等护理教育的途径。

1952年,朝鲜战争时期,王琇瑛代表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了第一个护士教学队,亲自带队,赴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了五十余名优秀的护士长,并到鸭绿江边考察战场救护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她为提高战场上的护理质量做出了卓越贡献。

和平岁月的灯塔指南

1983年,王琇瑛获第二十九届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南丁格尔奖章”,她是新中国第一位荣获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的护理工作者。不仅如此,1987年王先生主编出版的专著《家庭护理》与其他家庭指导书和社区护理手册有所不同,它介绍了真正可以用在家庭中的办法,没有艰涩繁琐的专业名词,没有故作高深的学者姿态,用最朴实的语言,介绍了最实用的方法。对于20年前的中国民众,《家庭护理》可谓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家庭生活指导手册。

获得南丁格尔奖时,王琇瑛先生已是75岁高龄,已从事护理工作52年。半个世纪的护理生涯,书写着她忠于职守、严以律己、正直诚恳、平易近人的敬业精神。正如同她在南丁格尔奖章授奖大会上的发言:”我认为,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日以继夜地辛勤劳动、刻苦工作共同获得的”。她始终追寻着自己的初心,为新中国的护理教育事业、公共卫生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 圆梦协和、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学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