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地提出扩大“有效益”投资 拓展中高端制造业产业类目录丨基建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 上海报道
随着地方两会时间进入尾声,各地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目标陆续浮出水面。2024年新基建“向上”之路似乎越来越明朗,不仅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投资方向与模式也迎来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两会时间”也正值敲定具体投资领域和项目建设计划的时候。从近期地方密集发布的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可见,2024年,新基建投资有望获得增量。
翻看已出炉的各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成为各地2024年经济工作关键词。强调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扩大产业投资,已然成为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的底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多个重点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多地提及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比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以重大项目带动投资“稳规模、优结构”。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地下管网建设。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加快机器人产业园、生物医药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300亿元。广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开展“攻城拔寨”行动,挂图作战推进844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3800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支持900家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力争投资超过1800亿元。推进航空、航运、高铁、地铁、公路等枢纽型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2600亿元以上,以及试点“产业保障房”和“带规划方案出让用地”的供地模式,提高供地效率和用地效益等等。
深圳政府工作报告则指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名资深产业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还面临困难挑战的背景下,投资对于经济稳增长仍然具有关键性作用。
首先,部分地方明确了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目标。其中,海南、山西目标增速为10%左右,河南、安徽目标增速为7%左右,河北、浙江、甘肃目标增速为6%左右,湖南目标增速为5%,重庆、吉林目标增速在5%以下。
其次,在敲定增长目标的同时,各地也相继发布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或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投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比如,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数量规模将同比大幅增加,项目总数增加112个,增幅33.1%,年度计划投资增加738亿元,增幅13%。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有力支撑了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解读2023年主要经济数据时曾指出,“大项目投资发挥主引擎作用”。2024年,这一趋势将有所延续。
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决定增发1万亿国债,其中,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这表明,这笔国债对于当季度基建投资提振作用可能不大,将主要计入2024年基建投资和GDP当中。
国债资金主要投向“防灾救灾”等基建领域,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将有力拉动基建投资。同时,将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授权延长至2027年底,也从侧面扶持了对2024年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
回顾2023年的大基建投资,建筑行业投资下半年走出向下行情,相对收益由正转负。房屋建设和专业工程收入增速较好,而整体建筑业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利润增速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很显然,2024年,基建投资方向做出了调整,包括传统基建投资回暖及新型基建加速两大方向。
从项目投向领域来看,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头戏。不过,“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提供新的增量。
前述产业研究人士指出,2024年,多地大力拓展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类项目,既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又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都会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综合来看,新基建大概率是2024年托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全年财政支持力度加码、新基建项目发力与“一带一路”催化推动之下,2024年将迎来基建投资大年。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支持加快‘三大工程’建设”,其中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涉及部分市政配套基建投资,预计后续相关领域政策性金融专项借款规模将有所提升。
国内投向基建行业的资金一般包括: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专项债、土地出让金、城投及其他自筹资金、特别国债及其他资金等。分析人士认为,从财政加杠杆发力、专项债发行前置的现状推测,2024年一季度基建景气有望提升。
综合机构研究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从全国层面看,新开工、施工项目计划投资与基建增速有较好的相关性。华创证券研究所1月29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以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在内的12省市基建体量与增速做样本分析,从边际变化看,2023年12月,前述12省市水泥产量占全国比重为41.3%,为近5年同期最高值。业内研究中有更多支撑数据。国盛证券一份研报显示,2024年基建投资预计同比增长8%~9%。
当然,“有效益”的投资既有方向也要看得到收益。2024年新基建发展走势如何,业内或将有更多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