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为何对芦台大集情有独钟?60岁老汉董振发告诉记者,“过年最重要的是热闹、喜庆、高兴,虽然子女能网购年货,但缺少过节的热闹感觉,所以逛大集不可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大集已不仅是易货交易的乡村市场,还承载着人们质朴、祥和的乡村情结,更多容纳了年俗节庆的乡土风情。红火的集市,也让村民们圆了创业梦。
集市上,头戴红棉帽身穿红棉袄的张洪伟最喜庆。他在父母支持下成立了“小伟蔬菜摊”,如今销售的蔬菜已超过30种,还招聘了4名销售员,每天营业利润超千元。
除夕的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新碗筷,寓意新一年人丁兴旺。看准这个市场,40岁的杜志刚拼起3个摊位专售碗筷,选购的人络绎不绝。“2023年我在宁河买了房,把家人都接来了,现在我是真正的宁河人。”
头上有红才叫年。在天津宁河区,老年人习惯头戴绒花过大年。随着国潮风兴起,戴头花也正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杨微在大集上开设了销售头花的摊位,每天销量上百套。“2023年我在吾悦广场创立了头花头饰品牌店,希望2024年生意越来越好,品牌越来越响,直播的销路越来越广。”
一座百年大集承载着一个个创业梦想。1998年搬迁到宁河经济贸易区后,芦台大集摊位数量从200个增至900多个,营业面积从1万平方米增至2.1万平方米。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了2倍,集市销售的货品从传统的米、面、油,拓展到小吃、零售、宠物、花卉。
1月18日,宁河区开通了从天津中心城区至芦台大集的“赶集专线”。随着乡村振兴、文旅消费不断延伸,宁河区将芦台大集作为农旅融合的新市场。天津市宁河区兴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克谦表示,芦台大集将融入非遗文化、乡村文化、宁河味道等内容,并以“游、购、娱”为重点,打造24小时“永不落幕”的夜间消费场景。
曾经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芦台大集,如今还将服务于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新发展,让一代代宁河人圆梦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商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