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年广东碳市场控排企业减排量超5600万吨,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认证制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陈芷欣 广州报道
1月3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广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广东生态环境“成绩单”正式出炉。
发布会现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表示,2023年广东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同期下降32%,排名全国第四,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1.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2.3%,为有监测评价以来最好水平,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
除持续改善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指标外,在这份生态环境“成绩单”中,降碳也成为关键词之一。
其中,碳市场无疑是关键路径。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2023年,广东全省碳市场控排企业减排量达5600余万吨,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4亿吨,累计成交额63.68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
此外,徐晓霞表示,2023年,广东也通过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应用,鼓励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积极申报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进一步拓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中林业碳普惠项目成交总量已超500万吨,总成交额超过1.1亿元。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后张雨龙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当前参与碳交易的企业主体仍以履约为主,未来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推广和试点城市不断增加,通过持续提升企业对碳市场机制了解程度,加快建立碳排放数据监测平台确保碳市场运作透明度和高效性,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碳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有望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交易意愿,提升碳交易市场活跃度。
面向2024年,如何有效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仍然是广东生态环境部门重点工作之一。
徐晓霞表示,2024年广东计划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为载体,率先探索试行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及合作模式,开展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并探索建立区域内部产品碳足迹与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推动三大平台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交流合作,强化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据悉,目前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碳标签专业委员会已制定涵盖石化化工、家电、电子、金属制品、照明、造纸、纺织、食品、汽车等9个行业类别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为29个产品加贴广东碳标签,并实现粤港碳标签互认。
除了通过加贴碳标签在消费端放大降碳正面激励效果外,面向供给端节能降碳,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张瑞凤表示,2024年广东还将推进实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行动、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行动等多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交通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组织开展涉气产业集群整治,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玻璃、铝压延、钢压延等行业加快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并大力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加快推动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