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安跻身区域金融中心前十强,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4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 西安报道
区域金融中心十强城市西安,在业界的地位愈加凸显。
1月11日,“2024中国地方金融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主办,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行业大咖及多个城市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领导齐聚西安。
论坛以“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为主题,探讨全球大势、宏观大局下的地方金融发展,交流各地金融发展经验和实践,共话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丽出席并致辞,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主持论坛,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等作了主题演讲。同时,成都、济南、西安、南京、广州、大连等城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参与主题讨论。
王丽代表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在致辞时表示,西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水平服务。截至2023年11月末,西安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3.3万亿,占全省比重53%,贷款余额3.5万亿,占全省比重66%,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4家,金融首位度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西安金融业将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形成更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创新实践。”她还强调,希望继续扩大金融交流合作,融合多方力量,为丝路金融中心建设把脉支招,在国家双循环大格局中书写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篇章。
在专家演讲环节,管清友、谭雅玲、董希淼、于吉鑫分别围绕金融强国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地方金融监管改革、上市公司培育等地方金融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发表主题演讲,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路径建议。
在主题讨论环节,成都、济南、西安、南京、广州、大连等城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领导立足各地鲜活实践和经验,围绕“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和“如何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两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分享,管清友作精彩点评。
论坛上,与会嘉宾还共同见证了西安产业・金融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西安产业・金融研究院由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西北大学、朱雀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将围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支持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研究领域,聚合国内外一流学界及实务界资源,打造立足西安、面向全国的国际高水平研究平台、国际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和高端决策智库。
本次论坛上,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组织编制的“第15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重磅发布。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围绕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对我国36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竞争力评估。首期CFCI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更新一次,本期是第15次发布。
本期全国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前十强则依次为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武汉、苏州、郑州和西安。
从综合竞争力来看,各大金融中心的建设重在“久久为功”;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十强城市八强得分上升,金融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金融业成为各城市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金融机构实力方面,机构资源加速向头部金融中心集中,头部效应愈发突显,持牌金融机构资源主要集中在前十金融中心。与此相关,金融市场规模进步的十强城市中,成都、西安等表现亮眼,并且,主要金融中心资本市场利用水平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长尾变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昆明、长沙、沈阳、济南进步较大。而在吸引金融人才集聚方面,需要创造“高收入”“低成本”环境,此外,金融开放发展也有赖地区经济外向度和国际连通水平。
此次报告的发布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胡彩梅表示,金融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活跃的金融中心建设,而活跃的金融中心不仅在于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开放的金融市场,更需要发挥国际化的金融人才、畅通的金融信息以及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等各类“长尾变量”的长期支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