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型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股份公司(ZF Friedrichshafen AG)表示,希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额,将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8%提升至2030年的30%,显示了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12月14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汽车产业是中德经贸合作的亮点和标杆。据中方统计,汽车及零部件是中国自德第一大进口商品,今年前10个月进口额近200亿美元,占中国自德进口总额的21.9%。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创新高地。这将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希望各方同中国一道,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束珏婷称。
对中国市场投下的信任票
束珏婷介绍,过去40多年来,德国主要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纷纷来华投资设厂,与中方合作伙伴双向奔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采埃孚管理委员会成员冯舒克曼(Stephan von Schuckmann)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在技术方面非常精通,并勇敢而迅速地使用最新技术,以求脱颖而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向国外出口汽车,该公司的收入也有望增长。
束珏婷还称,近期,不少德国车企陆续宣布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新能源布局,这是对中国市场投下的信任票。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企业也不断加大在德国等欧洲国家投资经营。
例如,去年11月,德国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宣布,博世未来智能驾驶与控制(上海)研发中心落成启用。近日,博世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新协议,将扩大对其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的投资。
今年4月,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投资10亿欧元,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12月6日,大众汽车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小鹏汽车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技术框架协议。
除新能源领域合作外,据欧洲媒体报道,欧盟国家12月7日就《净零工业法案》达成共同立场,同意继续允许中国产品参与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储备计划。
对此,束珏婷表示,中欧双方均致力于加快绿色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双方在绿色领域产业优势布局,合作前景广阔。在本月举行的第二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就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方愿与欧方一道落实好双方领导人共识,加强绿色产业合作,相互保持市场开放,深化互利共赢,共同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外资领域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商务部在江苏省太仓市召开中德产业园经验交流会和德国中小企业圆桌会,邀请6家中德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发展经验,并听取14家德国中小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在华发展运营情况、问题诉求及对我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对于当前外商投资形势,束珏婷表示,受经济和非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一定波动。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占比提升,外商来华投资热度不减。
据商务部数据,今年前10个月,从来源地看,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10.3%、94.6%、90.0%、66.1%、33.0%。
束珏婷称:“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大家熟悉的‘稳外资24条’就是我们在广泛听取外资企业建议诉求基础上,聚焦外资领域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出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正在全力抓好落实。”
束珏婷表示,近期也已经出台了不少具体举措,比如延长外籍人员三项补贴个税减免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完善网络侵权保护工作,对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来华签证申请等等。
束珏婷表示,还有一些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比如优化境外已上市药品境内生产的申报程序,规范和促进跨境流动。相信随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落地实施,企业集中反映的困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外国投资者在华经营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进一步推动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不断优化外资促进和服务。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外资企业选择投资中国,把握机遇中国,与开放中国实现共同发展。”束珏婷称。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