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工科生也要啃医学,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更多“钢铁侠”

发布时间:2023-12-15 01:26:58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之间的融合也对工程师这个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对工程师的要求比以前高,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产品成本和质量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每个工程师来说,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研发上的问题,还有工厂车间的(实际)问题。”周清华说。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究所所长周清华,这个在12月12日刚获得2023年上海杰出工程师(青年)的“80”后,带领工程技术团队在液化气体船和重点型号产品研发设计中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

周清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像他这样的一线工程师,该公司共有1800人。

和周清华一样获得2023年上海杰出工程师(青年)称号的微创心通总裁陈国明虽然是工程力学出身,不过由于公司研究的产品涉及医学、机器人、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他自学了产品细节所能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甚至包括难啃的医学。2019年,由微创心通历时9年自主研发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自膨胀式牛心包生物瓣膜,产品今年已用于近4000台手术。

“大学教育阶段应该鼓励大家去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样对未来吸收不同领域的新知识,是有帮助的。”他告诉记者。

人才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哪些方面?

啥都要会的“全才”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但仍存在全而不优的局面。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和倾向也在发生改变。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应届毕业生中,来自工科专业的获聘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达到56.9%。

麦可思发布的《2023就业蓝皮书》提到,以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能源相关领域吸纳毕业生就业比例稳步提升。猎聘大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末,2023届应届毕业生投递人数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赛道中,智能制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排名前三,同比分别增长303.12%、297.27%、235.25%。从投递行业的占比变化看,机械制造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在15个行业中上升趋势最明显。

逐渐上升的数据也对制造业的人才资源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清华告诉记者,现在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因为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到来,产品研发过程当中以前那些数值仿真技术也在变化,这样才能让造的船越来越复杂和高端,性能指标也越来越好。“对于工程师来说心态要非常开放,首先自己理念上的一些想法要改变,不能像传统的模式按部就班去做了,每天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他说。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0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7%、67%和54.4%,三大造船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对于目前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进展,在周清华看来也得益于工程师红利。

“以江南造船厂为例,以前认为我们的工作不需要硕士、博士,但是现在公司也已经有60多个博士了,目前还有一个‘百人博士’团队的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而创造了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之后,足以在国际市场与老牌发达国家争夺订单。

作为公司研发部门的领头人,陈国明则提到包容的重要性,“结合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整个研发氛围对工程师需要有一些包容的态度,时间不能太苛刻,因为要给大家一些空间去做创新和解决技术问题。”

他对记者介绍,由于公司产品是植入心脏的精密医疗器械,任何细微的设计都会影响产品的疲劳、耐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甚至威胁使用者的生命。

以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这款瓣膜产品要在心脏里跳动2亿次,作为支架则要支撑4亿次跳动。而且,用在人身上的医疗器械产品不能出丝毫差错,但不同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虽然和团队研发的产品在2013年左右就设计定型了,但是打磨产品却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我们这个产品在早些年研发的时候,公司对我们团队还是非常包容的,并没有那么急于求成。”

去年获得上海杰出工程师(青年)的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佳敏,分享了对工程师的全局角色定位。

“我细细地观察(身边的)科学家、工程师、工匠,他们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身为科学家,提出一个突破的可能性机理,就很成功了;对于一个工匠来说,把一个指标做得很高也是非常成功了;但是对于工程师来说,要前前后后把所有东西串到一起,完全整合到一起并稳定地运行下来,对他们才算成功。因此很多时候工程师是全局者。”在他看来,从工程师本身的研发工作来展开,这个群体面对的往往是产品,做一千个产品找出一个好的来,可能就能发一篇论文,“但是我们工程师面对的是产品,相当于你要做一千个,一千个都要是好的。在复杂的技术当中,有一个缺陷,解决掉一个缺陷也发不了一篇论文,但是对工程师来说一个缺陷没有解决掉,所有产品都不合格。”

工程师群体还要加强什么?

当前制造业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从制造业低附加值跃向高附加值蕴藏不少机遇,这个阶段培养工程师人才群体还需要改善哪些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钱旭红在12日举行的2023年上海卓越工程师论坛暨杰出工程师选树颁证仪式上表示,首席技术官(CTO)是当代更为值得关注的人才阶层。技术在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死亡谷”,绝大部分高新技术转化都在这个阶段死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靠CTO阶层担负起桥梁作用。CTO作为技术领袖,负责规划、领导和执行,应当具有创新的人格、批判性思维、挑战权威、敢于冒险、独立体验等素质。

钱旭红认为,在激烈的国际技术竞争中,需要通过人才转化来加速科技转化。CTO是负责规划、领导和执行的核心人才,将创造出独特而有效的技术成果,真正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培养CTO要贯彻超限理念、注重量子思维、构建超学科框架。要以CTO思维助力新质生产力的跃升,加速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支撑国家创新发展。

在研究所和企业都呆过的周清华,提到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融通的问题,要在工程中去提炼科学问题,“比如要引导一些课题,将高校和企业的需求、高校的理念研究和企业的工程需求结合起来去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需要写论文、发专利,现在来看,还是要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现在的体制机制越来越好,企业的话语权变得越来越重。”

陈国明则认为工程师的职级评定可以进一步扩展范围。“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工程师评级,更多可能是一些国企岗位,这类评级对员工在对职业发展过程中是指导性意义的,怎么样让评级可以更好去扩展,让大家形成一些商业竞争和比较的氛围,也有一定帮助。”他说。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