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经济临近收官,下阶段中国经济走势以及稳增长政策如何加力成为近来热议的话题。
12月7日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要充分挖掘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扩大开放五方面的新动能。
王一鸣强调,中国经济已呈现趋势性好转,但对经济恢复面临的复杂性要有足够估计,三年冲击不可能一日修复,经济恢复也不能走老路,要将经济修复过程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过程,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好转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谈及当前的经济形势,王一鸣表示,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收敛,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也在达峰以后进入一个平台期,基础设施特别是大规模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逐步收窄,传统的动能驱动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正在放缓。
传统动能趋缓,那么如何挖掘中国经济新动能?王一鸣认为,首先,科技创新是未来最重要的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在科技创新,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也会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期。
第二方面是产业升级新动能。王一鸣认为,产业升级包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中国的钢铁、石化、建材、轻工纺织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它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会带来巨大增长空间。产业升级还包括培育一些新兴的领域,比如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也包括前瞻性布局未来的产业,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每一个领域都会带来巨大的增量。
“我们能不能完全靠自己推动新产业的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越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它对国外进口的中间品的依赖相对会高,而且随着价值链的提升,它的依赖度会进一步增高,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要提升这些产业使它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一定要坚持开放。”王一鸣说。
第三个方面是城市发展新动能。王一鸣指出,高端要素特别是人才、资金向城市的集聚,将带来城市结构的变化,比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型城镇化良性的互动,使得城市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与产业的集群耦合发展,形成以都市圈为中心之外围的梯次结构,这会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
王一鸣还提到,中国有3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但在城镇落户、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方面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果给他们基本的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的户籍,他们的消费水平会提高30%,这个会孕育巨大的消费需求,也孕育着很大的改革空间。
第四个方面是绿色转型新动能。王一鸣指出,中国新能源已经具有市场竞争力,它的技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未来的竞争力会更强。今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已经达到13.22亿千瓦,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占全球1/3以上,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国,也是技术的领先国。
第五方面是扩大开放新动能。王一鸣表示,高水平开放核心是制度性开放,这会对改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最重要的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有很大的空间。
王一鸣同时提到,新动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替代传统动能的衰减。从经济增速和增长质量看,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增长质量和效益还没有根本性好转。从稳增长与促改革的关系看,传统的稳增长的政策边际效益在递减,改革释放新增长动力的潜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