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产业近90%的产能在中国”“光伏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里,中国企业占7家”……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并在国际上取得领先。
回顾2023年,从装机量和出口量看,中国的光伏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还多次刷新光伏技术的世界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内卷”“产能过剩”等担忧和质疑也笼罩着2023年的光伏产业。
领衔外贸出口“新三样”
太阳能电池与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共同成为拉动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业绩骄人,制造端产量同比增长均超六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期间表示,“今年1月至6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290亿美元,领衔外贸出口‘新三样’。”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布局中,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将继续主导全球的产能增量与存量,占比有望进一步上升。
装机量方面,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对此,新华社评论“历史性超过煤电”。其中,光伏发电贡献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主要增长份额,成为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的主要推手。
“光伏今年半年时间实现接近去年一年的新增装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吕锦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多晶硅原料价格回落,引发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低位企稳,光伏发电投资内部收益率提升,光伏发电从四年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发电侧平价上网,进入用户消纳侧平价上网。
谈及今年光伏企业的组件出货情况,正泰集团(601877.SH)旗下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认为,各家企业今年的出货量可能略低于当初几家企业的计划,原因之一是季节性波动较大。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欧洲地区累积了不少的库存,价格快速波动下的库存累积使得全球渠道客户在出货的时候面临比较大的减值,这种情况下,企业拖缓了二季度、三季度的出货。”
“内卷”之下,产业链价格寻底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硅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和光伏电站四个环节。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上游的硅料价格从今年年初最高点的24.24万元/吨一路下滑。截至目前,硅料的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七成。
据硅业分会本周最新数据,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周环比分别下降0.63%和0.98%;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周环比下跌1.89%,最低成交价已低至5.6万元/吨,这也是自10月18日以来,硅料价格连续第6周下跌。
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认为:“目前多晶硅料价格和去年最高峰时相比已跌掉八成,且至少未来一年内价格都可能在低谷。”
硅料价格“雪崩”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供需失衡和产能的严重过剩。
2022年,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协鑫科技、东方希望、大全能源、亚洲硅业和青海利豪等硅料企业的扎堆扩产,预计2023年多晶硅产量将达162.7万吨。如果按照1GW组件对应消耗0.26万吨的多晶硅计算,2023年对应的光伏组件达到625.76GW,供给远超市场需求。
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近两年,国内硅料新增供应量分别达57.2%和82%,今年硅料供应过剩预计约为180GW。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分析师赵天依看来,今年开始光伏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公司曾在年初预测,今年至少有三家中型的制造商可能走向破产。”
“由于光伏行业的转型,大量的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导致行业出现无序、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等现象。”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高纪凡认为,目前光伏行业陷入困境,应该尽快构建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领的行业新生态,链主企业和链条企业之间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协同协作,使得光伏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全球化布局和全球化人才是公司不惧短期跌宕、能穿越周期,逆境绽放的底气。”晶科能源(688223.SH)董事长李仙德在2023年年底的公开致辞中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产能的扩产及技术进步,光伏产品价格逐步降低,光伏企业在成本管控及产品性能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2023年以来,随着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硅片等原材料价格下行,海运价格也呈整体下降的趋势,但是不排除未来大型硅料生产企业及其他辅材供应商出现不可预知的产能波动,或下游市场的阶段性超预期需求爆发,
掀起技术路线之争
“接下来公司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在接下来的5-6年,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今年9月初,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官宣BC技术路线的消息,掀起全行业关于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讨论狂潮。
一直以来,光伏行业唯一的主旋律就是降本增效。眼下,随着P型PERC电池接近效率极限,拥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被称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
具体来看,N型电池技术主要分为TOPCon(全称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HJT(全称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异质结技术)和BC(全称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技术)技术等。
目前,N型TOPCon产能的主要推动者是几家头部一体化光伏企业。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以及隆基绿能(601012.SH)的TOPCon产能合计将超过300GW。HJT技术“阵营”方面,2022年以来,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爱康科技(002610.SZ)、明阳智能(601615.SH)、国电投等新老光伏企业积极参与HJT技术的布局。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同样的面积吸收太阳光但是能发出的电量更多。以电池片为例,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从经济性上看,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
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由隆基绿能(601012.SH)持有。11月3日,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认证报告显示,由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
不久前,隆基绿能对外宣布了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该效率创造了世界前三、中国第一的纪录。
“这是中国团队首次在晶硅-钙钛矿电池领域刷新世界纪录,也是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首次超过所有类型单结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认为,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光伏行业将聚焦硅基单结电池和硅基叠层电池这两个赛道展开创新和竞争。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