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专访韩静波:农民种粮收益偏低,给粮食安全带来隐忧

发布时间:2023-06-11 07:26:50

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总体偏弱运行,粮食进口增加,不同品种之间出现分化,粮食市场再次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处长韩静波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表示,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总体偏弱,市场价格低价运行,主要原因是下游面粉、大米、深加工、压榨需求低迷。

她还提到,今年以来,粮食进口形势呈现不同特点,有升有降。适度进口更多为了补充调剂品种和结构,并没有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形势总体安全可控。

关于我国粮食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韩静波称,这降低了我国粮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要正确看待挑战并积极应对。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的“两非”情况,背后是种粮比较收益较低。

韩静波指出,近年来,受成本持续上涨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受到侵蚀,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忧。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

适度进口不能冲击国内市场

第一财经: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玉米、大米、高粱进口量均同比下降严重,而大豆、大麦同比进口量有所增加。其中,前4个月,小麦进口数量累计约59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0.6%。已经达到去年全年小麦进口量(996万吨)的60%。今年小麦价格一路下行,与小麦进口量一路攀升形成鲜明对比。为何一边国内价格跌,一边还大量进口?

韩静波:从宏观角度来看,预计2023年我国粮食供需两端都会增加。供给端将整体保持稳中有增,需求端将继续保持稳中略升。保持适度的粮食进口,可以对国内粮食供应形成有效补充。

今年以来,粮食进口形势呈现不同特点,有升有降。主要原因是,不同粮食品种的市场表现不同。

分品种看:一是国内外小麦价差拉大,截至5月23日,CBOT小麦主力合约收盘价为623美分/蒲式耳(折算成人民币为1609.9元/吨),较2月初累计下降超过17%,同期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为2714.5元/吨,同时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也不断扩大,小麦饲用替代明显增加,拉高今年年初高品质小麦和饲用小麦的进口。

二是受预期看衰影响,很多国家采购稻米补充库存,导致国际稻米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国内稻米供给充足,消费总体平稳,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加上气温逐步升高,稻米库存成本上升,因此进口稻谷下降较多,同比下跌39.7%。

三是玉米是工业品属性较强的粮食品种,国内市场以刚需为主。今年以来国内深加工行业产能增速放缓,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玉米需求总体受到抑制,加之价格优势减少,替代增多,因此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同比下降8.4%。

四是受巴西大豆丰产影响,国际大豆价格整体下滑,加之海运费用逐步下降,国际大豆价格进口成本下降明显,国内市场对压榨预期看好,因此进口大豆量略有上升,同比增长6.8%。

从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形势安全可控,群众对粮食消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适度进口更多是为了补充调剂品种和结构,并没有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农民种粮收益偏低给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第一财经由于种粮食的比较收益低,所以才会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的“两非”情况。要想保证粮食安全,就要千方百计保证老百姓种粮收益。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如何既能实现粮食增产,又能保证种粮农民收益呢?

韩静波:近年来,受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受到挤压,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影响农民种粮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概括来说有四个。

一是种粮成本持续上升,而粮价涨幅有限,种粮边际收益递减,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已经达到上限,通过继续增加物化投入提升产量不可持续,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下滑;

二是扩大规模经营进入瓶颈期,我国现实国情是中小农户仍占主体地位,尚未实现规模经济,缺少产供储销互联互通的经营体系,生产效率和效益都较低;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品种生产效率较低,在良种研发、先进适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粮财倒挂”,产粮大县多是经济弱县和财政穷县,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增值仍是短板弱项,导致粮食产后增值空间有限。

中央明确提出要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除了继续坚持农业补贴政策外,还要注重补贴的精准性,优化补贴机制,让实际种粮人得到补贴。根据农业生产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还要适当增加新型农机购置的补贴。同时,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需要坚持系统性思维,综合施策,同向发力。一是持续提升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包括坚持藏粮于地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好建设资金,注重建设质量和后期管护;二是落实藏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持续推动种子、现代农机设备、高效种植技术、减损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给粮食生产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三是继续鼓励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合作社、订单农业等,加快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粮食生产降本增效。同时,注重完善粮食产业链条,做好“粮头食尾”,推动各地建立从种植到消费的全链条粮食产业,在增收的同时也实现增值。

积极应对国内外粮价倒挂

第一财经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粮食进口价格整体低于国内的生产价格。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一度加剧。近五年虽有改善,但仍然明显。持续的价格倒挂,给国内的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该如何扭转粮价倒挂,提升国产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韩静波:我国始终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国内粮食价格总体稳定。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总体偏弱。据山东卓创资讯和上海钢联监测显示,2023年5月,国内主产区小麦均价2728元/吨,同比下降6%;玉米均价2596.6元,同比下降1.3%;中晚籼稻均价2757.6元/吨,同比上涨2.1%;粳稻均价2711元/吨,同比下降0.95%;大豆均价4957.5元/吨,同比下降14.5%。这背后主要原因是,下游面粉、大米、深加工、压榨需求低迷,市场价格低价运行。

再将时间拉长,我国粮食价格确实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存在倒挂,近五年虽有改善但仍然差距较大。

之所以国内外粮价产生倒挂,原因有三个。一是从国际市场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特别是2011年至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出现新的通缩,加之能源价格下跌带来的海运成本暴跌,国际粮价格大幅度下降。二是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在政策上也努力保持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以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使国内粮食价格坚挺并稳中有升。三是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逐年攀升。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总成本累计上涨32.3% ,年均增速2.8%。特别是土地成本上涨过快,累计上涨80.9%,年均增速6%,对粮价坚挺起到了支撑作用。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也是国内外粮价倒挂的推动因素。

毫无疑问,国内外粮价倒挂降低了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要正确看待并积极应对。一是可以借此时机,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粮食贸易,扩大进口来源地,在粮源地发展粮食全链条经营,不断提高在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二是可以倒逼国内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比如打通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生产供应及价格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降低农资采购成本;通过推行适度规模化,鼓励签订土地流转长期合约,降低土地流转费用进而降低种粮土地成本。

“国产大豆进粮库,进口大豆进市场”?

第一财经2022年,我国大豆产量站上历史高位。然而国产大豆需求明显较弱,从而导致供需失衡,大豆价格高开低走。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又提出了2023年的扩种目标——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如何看待“国产大豆供需失衡,大豆价格高开低走”背景下的大豆扩种?

韩静波:大豆问题始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2022年为例,全球大豆产量3.49亿吨(不含中国),中国进口910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6.1%。而且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超过83%,且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在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国。今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1000万亩的扩种目标,减少大豆进口依赖,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油料安全的重要选择。

第一财经今年以来,国产大豆又出现“国产大豆进粮库,进口大豆进市场”的情形。从行业来看,这既是怪现象,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又该如何破解?

韩静波:之所以出现“国产大豆进粮库,进口大豆进市场”的情形,在于国内大豆分为进口和国产两个界限分明的市场,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去年国产大豆产量增加,但是由于其含油率较低,低于进口大豆1-2个百分点,压榨效益低,以压榨为主的市场不愿意选择国产大豆,更多采购进口大豆,导致增产的国产大豆大量入库。

因此,我国要加快推进粮食种业振兴计划,培育优质高油的大豆品种,进一步提高国产大豆的单产水平和含油率,提升国产大豆的市场化率,切实保障国家油料安全。

高度关注影响粮食安全的长短期因素

第一财经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长短期因素?

韩静波: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考核制度,各部门紧盯职责任务,形成合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制度性和基础性条件较好。但是,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要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底线思维不能放松,在总体形势向好的前提下,需要高度关注存在的风险点。

从长期来看,要密切跟踪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极端天气、能源价格波动等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复杂动荡的地缘政治下国际粮食供应链脆弱问题,要做好预期研判和调控预案。同时,也要关注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对粮食消费的隐形影响,贯彻落实好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

从短期来看,一是关注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堵点。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和使用效率问题、建设质量及管护问题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问题等。近期,需要关注河南这个小麦主产区遭遇暴雨天气所造成的小麦发霉、发芽、倒伏等粮食产后损失大幅增加、种植收益明显下滑等问题,及时研判形势,尽快启动农业保险测损和理赔。同时,要注意严格防止低劣小麦流入食用市场。

二是加强扩种大豆的种植技术标准规范和田间管理规范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扩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关注小麦饲用替代发展态势,防止饲用消费过多,影响口粮安全。

四是在国内玉米紧平衡和扩种大豆状况下,对玉米稳产难度加大,后期市场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以及深加工行业持续亏损等问题,应统筹考虑供需平衡,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和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