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国际运动大牌在中国市场“失色”,一边是本土品牌们的加速抢占份额。
李宁有限公司(下称“李宁”,02231.HK)决定在上游供应链上再下一城。公司于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曾在2019年投资约为15亿元用于收购广西一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建设供应链基地,如今要打造高端智能制造及柔性供应链基地以及高水平研发及体验中心,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决定将投资额增加至33亿元。
根据投资协议,李宁收购的上述地块为工业用地,总面积达590亩,公司承诺,该项目将会于签立投资协议后5年内实施及投产,而且该项目所产生的年度收益将达不少于350万元/亩,年度应付税项将不少于20万元/亩。
据了解,李宁在广西的供应链基地包括原材料、运动鞋、运动服装等研制制作集群化供给基地。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2019年前,成立于1990的李宁没有自建过生产工厂,广西的项目是李宁第一次自建工厂,也是品牌首次进入体育用品供给链上游的出产制作环节。
相较之下,以安踏、特步为代表的晋江品牌,皆是以自建工厂代工起家,逐渐走上品牌化路途,在规划化的过程中开始同其他工厂合作;唯有李宁在创建之初便是品牌驱动,将产品外包。外包的优势是投入小、风险小,但管控不便;而自建触及土地、建造、设备、人工等费用,投入高,但本钱能够长期摊薄,且出产环节的赢利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产品质量稳定、可控。随着国内体育运动市场的回暖以及公司体量规模不断扩大,自建工厂成为了李宁业务发展的一个必要选项。
对于选址在广西南宁,李宁董事会主席李宁当时称,除了回馈家乡外,还因为该地的地理位置可以辐射东南亚市场,同时广西面向整个华南市场及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便利,劳动力充足。 “整个体育用品价值链很长,以前我倾向于轻财物、做品牌端,经营多年再来看,依然需求把才能向两头延伸,一头是途径零售,一头是成衣成鞋的出产制作,使得我们由出产到零售的品牌办理整个价值链上,寻找到一个更高效、更持续的形式。”
但李宁也强调,上游生产环节不会无度扩大,如果全部生产来自自建工厂,那么应对市场零售端的调整灵活性就会变弱,难以捕捉零售机会。李宁的期望是广西工厂能占到集团三分之一的产能规划,其余产能继续寻求外部供应商合作。
从规模上看,如今的李宁在体量规模上仅次于安踏体育(02020.HK)。2022年,李宁全年收入达258.03亿元,同比上升14.3%;净利润为40.64亿元,同比上升1.3%。李宁品牌门店在2022年年净增加360家,其中直营门店净增265家。
李宁在财报中称,2022年市场消费需求疲软势头较为明显,同时,随着国内供应链和产业升级,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涨,采购成本也随之上升。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认为,对于李宁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加强供应链上游的布局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成本、保证产品的出品质量,且对品牌的美誉度有正向的价值。 “长期大量对外采购、外包,产品的出品质量、时间未必能保证。”
随着零售环境好转及消费场景修复,多家机构看好运动龙头继续实现良好增长。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疫情冲击运动鞋服行业2022年销售,但国产品牌在产品、营销、渠道端仍在持续进步,安踏、李宁、特步市场份额在增加,充分把握了海外品牌退潮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