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疏导风险正成为银行系统尤需重视的一项任务。
最近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给中国银行系统进行了一场最新的健康体检。这次压力测试围绕全国4008家银行机构展开,内容包括偿付能力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偿付能力敏感性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和传染性风险压力测试等。
压力测试结果反映,中国银行系统在给定压力测试环境下的结果是积极的,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但一些敞口性风险不容忽视。
其中,宏观情景压力测试结果是,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压力情景下,2024年末分别有4家、6家、9家银行未通过测试;在敏感性压力测试方面,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集中度、同业交易对手、房地产融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等领域的风险亟需关注;流动性压力测试上,同业依赖高的银行流动性承压能力较差;传染性风险压力测试方面,绝大多数银行具备面对单家银行违约的抵御能力等。
这是近年来银行系统全面落实新巴塞尔协议等,开拓出的良好局面。这并非说银行系统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任何情势的压力测试,都是给定条件下的理性反馈,而现实中的风险往往伴随着非理性,并非完全按照压力测试的演进路径发生,尤其是在对损失厌恶的禀赋效应及非理性决策心理等的影响下,风险的触动以黑天鹅、风险传导以灰犀牛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呈现之时。
为此,压力测试的作用是为未来可能的风险做好积极准备,当前重要的是将风险管理重点放在市场的风险交易等上面,以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动态风险识别、定价和交易配置能力。
当前国内银行系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经济为弱复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虽得到边际改善,但风险依然没有消除,宽货币向宽信用的通道还存在诸多阻塞,这使得金融系统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和偿付性压抑仍然突出,低效无效资产对银行系统风险资产质量的压力还未充分释放;另一方面,目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压力显著,同时个人按揭贷款等提前还贷持续承压,这致使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迫切的资产配置压力,正影响着商业银行未来的利润产生能力。
目前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正在推动银行股等的估值体系重构,但要真正说服市场放弃避险型心理,提高风险偏好,可能还需更多工作,通过外部融资补充银行资本,短期内并不容乐观。
事实上,完全倚重资本吸收风险是高成本的风险防御手段,且受制于内部盈利能力和外部融资环境等诸多不可控因素,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流通和交易,唯有通过不断地进行风险资产流通交易,为风险资产试错性地找寻到真正合格的风险管理主体,才是金融市场的意义所在,也才是风险资产管控的本质内涵。
其实,任何形式的不良资产都是信用、期限、操作、规模等单一和混合式错配,风险管控是为风险资产寻找合格的风险投资者,金融市场就是整合和配置散落在市场中的风险存量资产的场景,流通和交易是最好的风险防蚀剂。
为此,真正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是,在于有效贯彻落实新巴塞尔协议第一支柱的同时,不断完善风险交易市场体系。这需要尽快推出和完善信贷转让市场,加快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利率互换和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
当然,风险管控最终在于经济系统的可行自由空间,这需要不断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为经济注入内生活力。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若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等能落实到位,市场准入门槛真正突破企业身份束缚,不同所有制企业真正公平竞争,那么经济的内生动力将会饱满,整个经济金融体系消化吸收风险的能力将获得根本性提升。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金融系统的风险资产亦然,在市场流通中不断进行重估乃至重配,才能不断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吸收消化能力。市场重疏、资本重堵,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才能避免风险成为脱缰野马。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