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社论:资本市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11 22:27:02

3000点买的基金为何在3300点还在亏?投资者的懵懂疑问,警示出一个一般性命题,资本市场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Choic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全市场已有数据的709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4025只基金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为负,占比达56.7%。指数涨为何未能惠及基民,如同一直困扰人们的“赚了指数不赚钱”现象,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出的灵魂叩问。

目前看来,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几点:一是认知偏离问题,即股指走势不能用来评判主动型投资基金的业绩,除非投资者购买的是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基金;一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信任风险,投资者更强调用短期投资业绩来评判资产受托方的专业能力,而非基于认知认同和共识来选择资产管理人;一是资产荒依然困扰着资本市场。

为此,在资本市场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需搭建真实有效的叙事框架。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最明显的叙事框架主线,一是以TMT、人工智能、信创等为主的科创叙事框架,一是“中特估”概念化叙事框架。

目前这两大叙事框架都不同程度触发了一些疑问,如最近AI和中特估概念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引发市场担心,这是稍息,还是市场出现投资逻辑分歧和分化。

答案并不难找寻,任何在资本市场铺开的叙事框架,唯有有效转变成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市场故事,推动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在经济体系中形成信用创造闭环,特定叙事框架构建的投资逻辑才能在市场中产生可持续的行情,否则再好的故事和概念,都只是引导资金在资本市场空转,创造不出价值。具体讲,“中特估”需解释最近CPI和PPI等物价指数的连续走低问题,如最新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增长0.1%,PPI同比下降3.6%。物价走低背后是信用收缩,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对中特估概念股有直接影响;国内AI等叙事框架,需解答算力、算法和数据质量等的提升路径,以避免有故事无预期。

AI也好,中特估也罢,要真正讲好这两大故事,需要的不是给市场提供概念连环套,而是将其统一到基于现金流贴现(DCF)的可预期的投资逻辑和风险定价中,因为市场是基于可预期的想象力配置资源的,想象力和预期等缺一不可。

为此,国内AI需要回答市场的是战略实施路径,而非虚构故事,“中特估”则需向市场展示预期,至少资产低估不是市场预期。

同时,资本市场讲好中国故事,还需基于市场的投资匹配性逻辑。人们习惯用炒股来形容股市投资,其背后是资本市场的信任不足。这不仅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的高波动率,也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等,在实际中未能完全反映到金融机构推出的资产组合配置中,导致资产端与资金端在风险偏好和期限结构等多方面的结构错配。

只有基于认知共识进行供需偏好匹配,才能真正为市场好的叙事框架提供有效的投资逻辑和资源支持,有效将其转变成投资者触手可及的预期收益。

此外,在资本市场讲好中国故事,还需孕育更多具有主动价值管理能力的机构。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价值发现的市场,更是一个价值挖掘和创造的市场,投资者的收益不仅来自于交易对手的判断错误,更来自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再生能力,因此市场需要更多的中国版KKR和凯雷等主动性价值创造型金融机构,发现被低估的风险资产,然后通过专业运营能力将被低估的价值释放出来。

大道至简。信任是资本市场的底色,而搭建资本市场信任的底层逻辑是现金流贴现模型。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市场预期的现金流贴现能力的叙事框架和实现路径,远离不切实际的概念。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