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理解,3000点买的基金在3300点还在亏。”面对大盘今年的表现,有投资者发出如此疑问。
今年以来,在中特估、金融等板块的轮番拉动下,上证指数一路上行,近期还短暂站上。近期虽有回落,但仍处于3300点以上的年内高位。
大盘的表现,让一些投资者产生疑问:为何指数上涨了,自己的基金却没有赚钱。
据记者统计,从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来看,目前超半数产品年内仍在亏损,业绩居前的基金规模也大多低于10亿元。此外,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均已回吐前期涨幅,甚至由盈转亏,年初至今分别下跌、0.31%、1.98%。
赚钱者为“少数”
5月10日,上证指数跳空下行,报收于3319.15点。虽然较此前的3400点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年内相对高位,年初至今累计上涨7.44%。
从行业表现来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只有7个行业跑赢上证指数,其中传媒行业以52.29%的年内涨幅居前,通信、计算机、建筑装饰等行业紧随其后,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超20%。
涨幅靠后的行业中,商贸零售、美容护理等行业的年内跌幅已经超过10%。换言之,行业最大涨跌幅之间差值已经超过60个百分点,分化形态尽显。受市场和板块的影响,这一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基金产品中。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在全市场已有数据的709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有4025只基金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为负,占比达56.7%。
据第一财经统计,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超过30%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共有45只。其中,暂居首位的是银华体育文化灵活配置混合,该基金年初至今的总回报达64.13%。一季报数据显示,该基金的重仓行业主要聚焦于传媒和计算机,前十大重仓股中有8只是传媒股,2只为计算机行业个股。
在这轮行情中领涨的基金产品也大多是重仓文体、电子、信息产业等方向的产品。例如,招商体育文化休闲股票A、广发电子信息传媒股票A、嘉实文体娱乐股票A等产品,受益于板块的拉升上涨,上述产品的年内累计收益率均超过45%。
业绩天平的另一头,是年内跌幅较为“惨烈”的产品。数据显示,年内累计跌幅20%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有32只。其中暂居尾部的是银河君尚混合I,该产品今年以来的累计回报为-32.8%。
这也意味着,截至目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首尾相差已达97%。从银河君尚混合I的重仓股情况来看,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十大重仓股分别来自十个不同的行业,例如前三大分别来自石油石化、食品饮料和基础化工。
另一方面,记者还注意到,若仅计算初始基金且合并份额,年内涨幅超过3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只有招商优势企业混合的规模超过10亿元,其余基金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甚至包括部分“迷你”基金。也就是说,这部分赚钱的持有者也属于“少数”人群。
亏多盈少背后
今年以来,行业板块轮动频繁,不少概念此起彼伏。先是ChatGPT、人工智能等板块引领的科技类成长股引起了市场狂欢,其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关概念股亦有不俗表现,中间还穿插着不少板块的阶段性行情。
据第一财经统计,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今年1月涨幅最高的是有色金属行业,单月涨幅14.67%。该板块在2月至今接连回调,目前的涨幅缩至2.34%。此外,1月涨幅超过10%的还有电力设备和汽车行业,但这两大板块目前已经由盈转亏,年初至今已分别下跌7.29%、3.67%。
在2月涨幅第一的是通信板块,5月也处于下跌状态。而3月涨幅超过14%的计算机行业在4月亦有6.99%的跌幅。5月则“轮到”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领涨,截至5月10日的月涨幅为6.98%、5.42%。
华南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说,人工智能、芯片、中特估等板块今年表现亮眼,其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驱动力,但是共性的特征是:这些板块在启动之前机构的配置比例都比较少。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以申万一级行业为基准,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最大的5个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
截至5月10日,上述5大重点行业中,只有计算机、电子两大行业的年内涨幅收正,年初迄今分别上涨27.26%、3.74%;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前三大重仓行业分别下跌1.28%、3.11%、7.29%。
“市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风口,这是很正常的。”一位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持仓不在风口上并不意味着能力出现问题,2023年是非常考验投资能力的一年,但如果投资逻辑没有问题,标的前景没有改变的话,应保持信心。
“这种带有一定博弈性的市场行情,A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因此也不应感到过于意外。”上述基金经理也告诉第一财经,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于他而言,因为一直会比较重视组合风险,因此并未在行情启动后再深度介入。
“当前市场对题材的追捧热度仍持续偏高,但在资金较深度介入后,预计波动率将持续偏高。”中欧基金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弱复苏背景下A股盈利能力仍有待修复,一季度的复苏更多作用在复苏的广度而非力度。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4月至今数字经济和中特估的走强背后隐含的逻辑包括对复苏预期偏低,使得市场加大题材参与度以及对机构资金面不乐观,机构重仓的新能源和消费行业板块遭到市场规避。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