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近来高层会议频频提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问题。会议明确,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会议还提出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等论述。
此前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部署,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多位专家分析,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心锚定实体经济,凸显制造业尤其是以创新和高技术支撑的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当前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当前最需要从政策、市场、企业等层面综合发力、重点突破、重点推动的方向。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中金公司认为,防止脱实向虚,主要是要加强完善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引导金融行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反对贪大求洋,是指发展产业要从实际出发,警惕照搬海外、大干快上的倾向;避免三次产业的对立割裂,主要是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的产业生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心回归到了实体经济,凸显制造业尤其是以创新和高技术支撑的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想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关键产业、全球竞争力重构等方面取得突破,就必须要在推进一体化和网络化建设、构建内生利益体系上下足文章。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四个方面的发力点:一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四是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二十大报告,在对构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表述中,都有一个核心思想,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层面上。也就是说,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立足点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说,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一国经济的“压舱石”,应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
国常会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工信部今年年初也表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能源电力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分析,今年宏观经济转入回升向上阶段,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其中,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则是其中的核心。
王青预计,接下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都将出台或强化针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工具,这包括定向税费减免、制造业转型升级贷款支持计划,以及加快落实一批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等。
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到,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表示,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进一步谋划对未来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的未来产业。通过推动前沿科技的探索和交叉融合创新,特别是加快对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来促进未来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仅要通过提升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覆盖质量,全面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土壤,为数字经济领先奠定基础,还要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关键核心技术孵化的牵引作用,通过大规模新基建投资牵引数字经济底层根技术孵化和培育,构筑数字经济时代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
今年以来,我国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支持政策持续推进,4月3日科技部表示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启动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在数字孪生、数字制造、智慧医疗等方面都做了相应部署,同时制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政策推动科技向善,兼顾发展与安全。
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杰表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当前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需要从政策、市场、企业等层面综合发力、重点突破、重点推动的方向。
他认为,当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全”、“全而不精”、“韧中有脆”,局部梗阻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链地区同质化竞争突出,高品质、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等,构成了当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大问题和风险。重点产业链“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面临的问题不是短期政策可以一蹴而就解决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表示,我国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仪器仪表等通用性渗透性较强的基础零部件领域和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仍受制于人。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从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起步做大规模;其次,要发挥市场优势,整机领域带动零部件领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最后,要加快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让相关产业取得突破。
刘元春强调,目前不能仅以安全为核心,静态布置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还必须从大国竞争力、大国对抗力的角度来理解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同步布局,而不是就产业谈产业。这种极端状况下的大国对抗,要求我们进一步凸显在高科技上的进步,凸显在实体经济上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上的竞争力。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