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民间投资,已成突破经济运行短板的共识。
最近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民营企业是孕育优秀企业家的主体。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民间投资不振是近期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短板,当前民间投资参与重点建设任务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如一些项目相关信息不够透明公开,在市场进入方面存在有形或无形的壁垒等。
有学者指出,目前政策性利率为3%多,给国企的中长期贷款已跌破1.8%,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实际平均在6%~10%。在不少地方,货币政策未能真正浸润到微观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大量的信贷流动性是在金融体系打转,在政府、银行、国有企业这三者之间进行简单的循环。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等。这表述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对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不无裨益。而要真正让民企安心、放心,关键是用制度和规则来解决民企普遍存在的安全之忧,为其提供基于规则的合法权利保障体系。
去年以来中央多次明确“两个毫不动摇”基调,并强调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等。
如何将这些允诺通过制度和法律匡定为秩序等行动导向,是提振民资信心的关键。对民营企业来说,当前对安全和生存的担忧,不单是由于社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对民营企业不友好的言论,更重要的是其合法权利在制度、法律等上的有效捍卫不足。
这就一方面要求对一些背离“两个毫不动摇”的言论进行严厉打击,以捍卫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要明确对民营企业既要给予优惠政策,更要在制度和法律上清除干扰、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利的行为,以改善其安全感和拓展其生存发展空间。如民企的生存自由空间急需的是在所有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真正将“法无禁止皆可为”落到实处,用改革不断拓展民企的生存发展空间,提高其投资边际收益率;安全问题则要靠法治,目前更需强调的是不断完善民事、行政等方面的程序法,用行权程序约束权力的行为过程,强化重过程的法治环境。
用秩序和规则提振民资信心,还需要在信念和制度上打破身份束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面临市场不公平的市场准入门槛等,主要还是缘于所有制身份问题,所有制身份带来的或隐或显的政策扭曲和行为扭曲等,既不利于公平的实现,又有损于效率的追求。
市场经济是以权利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而非身份经济。我们支持一个观点:不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等,都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唯有将这一信念落实到行动中,以及各种具体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才是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也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用秩序和规则提振民资信心,还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作用是真正有效强化公共服务,把为经济社会主体提供透明性担保和防护型保障体系作为行权边界,为所有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更多的经营者迸发企业家精神,推动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大道至简而繁莫能比,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提振民资信心并不复杂,用清晰的秩序和规则等扶正安良,为其提供透彻心底的安全感,人们才有意愿和信心用长期主义来为未来谋,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