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口整体呈现出高龄化的发展态势。伴随高龄化而来的失能半失能风险,正在考验着我国尚未成熟定型的医养结合体系。
“4·18”长峰医院火灾事故,在为医疗机构敲响消防警钟的同时,也暴露了医养结合政策落地过程中连续性医疗供给不足的“冰山一角”; “病治好、人未愈”的老年患者离开三级医院之后面临医养两难的困境。
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增强老年人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十年来,我国医养结合已经形成了十多种模式,但经过新冠疫情这一非常态事件的检验之后,真正有效的,能够在关键时候为老人提供医疗和生命保障的模式仍然不多。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医养从业人士和专家均表示,我国下一步需加快完善政策措施,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月底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扩大康复和护理等接续性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母婴护理、社区护理、安宁疗护及营养支持等服务供给。
高龄化引发失能风险指数级增加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的《中国老龄化社会20年》一书提出,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0年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绝对数量增加了两倍,2020年末达3580万。
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等专家的预测,到2035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可达到约6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4.8%,到2050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1亿人,占老年人口的23.1%。这使得中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将始终保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龄老年人口规模。
伴随高龄化而来的将是失能半失能风险水平的指数级增加,高龄化和失能人数的增长将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老年照护体系带来较大压力。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的失能老人将分别达到6168万人和9750万人,与2019年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相比,这一数字将大大提高。
OECD主要国家的数据显示,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每增加5年,医养服务需求即发生结构性变化。进入老龄社会初级阶段,长期护理需求占GDP的0.5%,此后伴随老龄社会的深入发展,长期护理需求占比加大到1.0%和1.5%。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对第一财经表示,“63婴儿潮”和“一孩家庭政策”是中国老龄化的特殊情况,婴儿潮一代在2032年达到70岁之后,将迎来阿尔茨海默症高峰,但一孩化导致家庭照顾能力下降,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在医院、社区和家庭构建急性治疗、院外康复和家庭照护的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的难点在“医”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指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整合起来为部分患有严重疾病和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提供融医疗、保健、康复、临终关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一体的服务。
医养结合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医疗机构里举办养老机构,即“医办养”;二是在养老机构里举办医疗机构,即“养办医”;三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由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等。总的来看,小微型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较为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相对独立,两者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领域的交流合作相对来说比较少,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现有合作大多只是小范围、浅层次的尝试,无法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趋势。
在医养结合主流模式中,常被诟病的一种是养老机构与邻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这是目前开展医养结合最多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疫情暴发期间几乎完全瘫痪。
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医院发生挤兑之后,根本没有能力再处理养老院的重症患者,养老院只能靠着有限的医疗水平“孤军作战”。
杨燕绥表示,即使没有遇到疫情,养老机构很难找到愿意收治老年人且与专业度匹配的定点医院。一些商业养老机构将养老院建在三甲医院旁边,就是想方便老人转诊,但三甲医院出于一些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愿意接收老年患者。
四川碧然康养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婧对第一财经表示,真正的医养结合不是养老机构内设一个医务室,也不是医院拿出几间病房做一个养老病床,或者说是养老机构和医院的高签约率能够做到的,没有“医”的“养”是不存在的,专业的医疗服务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来说非常关键。
居住在泰康之家燕园的邵英老人对第一财经表示,选择养老社区非常看重的一条就是高标准的医养结合服务,这在去年末新冠疫情暴发时给了她很大的安全感。老人感染之后,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包括家庭医生、康复医院、医疗中心的远程医疗以及特效药在内的全套医疗服务。
去年末,张婧所在的护理中心实现了70多位在院老人的零感染。张婧认为,医养结合中医疗专业度非常重要,同样是消毒、物理隔离,甚至是心电监护等仪器的使用,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专业化,都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很多养老机构在这次疫情中举步维艰,即使严格隔离,感染率仍与社会上齐平,这背后体现出养老机构在医疗方面的力不从心。
杨燕绥表示,医养结合重在优质高效医护体系建设,以人为本的整合服务,不能混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界限。养老机构收取的床位费需要覆盖地租、房租、各类服务和生活成本,无法覆盖医药和医务人员的薪酬。如果要求养老机构提供医护服务,则导致养老机构成本上升,护理人员收入下降,遏制养老服务业发展。
失能、失智等风险将不断增加,也将对我国以三级医院为核心提供急性期治疗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冲击,我国急需构建一套以康复、护理、养老照护为主的急性后期照护服务体系,提升患者照护的连续性。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老人们为以医代养而入住医院,从而出现“压床养老”的问题。“病治好、人未愈”的患者往何处去是当年我国医疗体系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近些年来,政府提倡医养结合的目的之一也是要借助专业型的“养”来缓解医疗卫生资源压力,助力分级诊疗。
张婧表示,患者入住护理中心可以压缩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时长,将急性期治疗结束的患者接到护理中心进行更为高质量且经济实惠的照护,同时为医院床位紧缺现状提供解决思路。
有长峰医院的患者家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人是由于医院治疗出院之后需要康复或是在家难以获得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才入住长峰医院的。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均不足,基层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也非常紧缺。
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等服务供给已经写入中央的文件,将是下一步医疗服务改革的重点之一。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