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其中3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5.5%,开局总体平稳。
3月出口数据所带来的惊喜之下,市场并未停止迷茫。当下,一季度海外港口数据和国内一线调研结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的外贸出口仍有不确定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加强组织实施等六方面举措。
针对如何解读《意见》中具体举措和如何研判今年外贸形势,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
梁明认为,外贸环境不太乐观是当前整体趋势。但对中国来说,“没有订单”的概括是不准确的。一些经济体出口的商品和产业链相对单一,而中国商品品类齐全,出口目的地多元,因此受影响较小。“对于今年的外贸表现,我个人是不悲观的。”他称。
他表示,除开拓新兴市场外,《意见》中也提到,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这意味着在这些传统市场,也仍有开拓空间。
“到今年3、4月份,欧美市场库存整体见底,因此这些地区可能开启新一轮补库存活动,这是支持今年中国外贸实现增长的额外增量。”梁明解释道,“下一步,如果我们稳住发达国家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那我们就能够实现整体的外贸稳规模和优结构。”
“稳住发达国家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
第一财经:近期,亚洲传统出口外向型经济体订单情况不乐观。如何研判外贸形势?
梁明:从当前已公布数据的亚洲国家或地区来看,一季度或3月份的外贸数据表现都不佳。今年一季度,韩国出口下降12.4%,3月当月出口减少13.4%,下滑趋势相当严重。越南一季度出口下滑10.8%,3月当月出口萎缩14.4%。中国台湾该季度出口减少18.7%,3月当月出口下滑18.6%。日本也是如此,最近数据显示,以美元计,前两个月出口下降8.3%,整体来看不太乐观。新加坡3月出口也下降6.5%。
因此,外贸环境不太乐观是当前整体趋势。
但对中国来说,“没有订单”的概括是不准确的。一季度,中国外贸额上升4.8%,出口也很坚挺。中国外贸之所以与前述经济体表现相异,是因为后者出口的商品和产业链相对单一。拿韩国为例,今年前三个月,尤其是3月份,其出口下滑主要是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国际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饱和导致的。
而中国商品品类齐全,出口目的地多元,因此受影响较小。例如,尽管发达经济体普遍对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饱和,但新兴市场国家还远没有到这一地步。一季度,我国手机出口下滑9.8%,其中对美下降21%,但对捷克、阿联酋、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地的出口则呈增长。以往,我们在手机、电脑和家电等商品出口上更多依赖发达国家,这些经济体的需求短期内到顶,但在新兴市场国家还有机会和空间。
2023年,一些经济体的外贸企业可能面临没有订单的情况。但我国整体外贸韧性和竞争力较强,只要加大开拓力度,不会存在整体没有订单的情况。相比疫情严重时期,我们目前只会更好,而不是更差。对于今年的外贸表现,我个人是不悲观的。
第一财经:相比欧美日传统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我国出口比重正在不断上升。3月,我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也大幅拉升。中国对外出口的市场会出现明显转移吗?
梁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方占我国出口比重正逐渐提高,我国也在逐步实现出口市场的分散化。
例如,2010年,美欧29国(即欧盟27国、英国和美国)占我国出口比重为37.8%,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34%,大约减少4个百分点。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0年的比重是23.2%,到去年是32.9%,提高将近10个百分点。另外,2010年,RCEP成员方占比22.7%,去年则为27.7%,增长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市场开拓和贸易多元化的成效非常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美占我国出口额比例在下降,但规模的绝对额仍在提升。去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外贸规模的上涨则超过了美欧。今年以来,我们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大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开拓力度,这都帮助稳定了我国出口总体规模的增长。
另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充满很多结构化的机会和空间。以往,因为美欧的钱更好赚,我们在开拓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时,工作力度和企业积极性可能都不太高。下一步,只要加大开拓力度,我们在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今年前三个月的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
除开拓新兴市场外,《意见》中也提到,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这意味着在这些传统市场,也仍有开拓空间。
从我们观测的数据看,去年8月份起,欧美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库存高企,随后一直处于“去库存”的状态。到今年3、4月份,欧美市场库存整体见底,因此这些地区可能开启新一轮补库存活动,这是支持今年中国外贸实现增长的额外增量。
下一步,如果我们稳住发达国家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那我们就能够实现整体的外贸稳规模和优结构。
“新三样“潜力和优势
第一财经: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三样”一季度拉动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这种优势是可持续的吗?如何发掘更多这样具有优势的出口产品?
梁明:我对“新三样”商品的潜力和优势非常乐观。
据统计,2012年“新三样”的出口额仅不到45亿美元,2022年这一数字达到121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40%,去年增速超过200%。
横向对比来看,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整体竞争力较强。中国是国际市场上“新三样”的第一大出口国。从出口国别看,“新三样”主要卖往发达地区。其中,德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伙伴,比利时、荷兰、英国、韩国甚至美国都是“新三样”的重要出口国。
从产品前景来说,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有点类似当时触屏手机替代按键手机,这是一种大势所趋。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见不到燃油车。在光伏领域,随着“双碳”目标的实现,它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燃油发电。锂电池是“新三样”中出口额最大的。在电气化趋势下,这一产品的增长空间也很大。
不同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我们在“新三样”上不只是组装优势,而是拥有核心竞争优势。《意见》中也专门提出,要培育汽车出口的优势。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辆数超过了日本,成为了第一大出口国。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在这些商品上的优势非常大,也是可持续的。
《意见》要求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因此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类似“新三样”的商品的增量。同时,我认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存在非常大的提质增效的空间,比如手机、纺织服装和鞋靴等。
比如,一件简单的包袋和一个名牌包的价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很多产品的品质非常高,但单价非常低。现在,随着跨境电商的支持和自主品牌的培育,很多商品仍有提价空间。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出口额增长的潜力仍比较大。
除了这些产品外,中国外贸的核心优势还在于能够抓住国际市场最新需求,即响应速度非常快。一旦你有需求,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来。这样,我们能够跟随国际市场提供一些新商品,这也是未来我国出口的竞争优势所在。如何放大贸易创造效应。
第一财经:《意见》提出了创造更多贸易机会的政策,比如开展会、便利人员往来、推动跨境电商。怎么看这些政策对外贸企业的帮助?
梁明:《意见》旨在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在稳规模上,创造贸易机会非常重要。过去几年,尤其是去年,国际商务往来受到很大限制。但外贸的开展和新产品推广需要沟通。去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供给侧的停滞也给外贸造成很大影响。
在《意见》出台之前,我国国际航班的数量有限,机票价格非常昂贵,很多商务人员往来和签证办理都非常困难,这些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外贸规模。
现在,随着线下经济活动有序恢复,我认为《意见》提出的相关措施的贸易创造增量应该是比较可观的。相关部委出台了许多措施,例如很多航班航次正在恢复,入境登机前的核酸检测也已经取消,这会产生一些贸易创造效应。
另外,《意见》明确提出,我驻外使领馆要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推介重点展会等举措,创造更多贸易机会,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力度,还有发布相关国别贸易指南等。这都会发挥作用。
第一财经:《意见》也要求提供财政金融支持措施。在当前的外贸形势下,从汇率避险、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应如何给外贸企业提供支持?
梁明:疫情以来,随着个别国家大幅加息和缩表,国际市场整体汇率变动非常频繁的。如果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没有做好汇率避险,可能会出现赔钱做生意的局面。
以往,我们就有套期保值等汇率避险工具,但更多是一些大型企业才能娴熟运用这些工具,中小微的外贸企业可能仍不太明白。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政策宣介和指导力度。去年,商务部发布了一本汇率避险手册,希望外贸企业能够更好利用一些汇率避险工具。
另外,我们也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方面加大了对外贸企业的支持,比如出台了一些短期险和一些出运前的保险。因为很多外贸企业害怕疫情带来的贸易中断,所以有时不敢接单,通过这些险种,外贸企业的这种担忧和困惑能够得到解决,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潜在的订单。
《意见》还提出,用足用好中央财政资金政策。商务部已经开始了首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第二批工作也马上开始。在这里,中央财政资金对地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也希望进一步提升地方的外贸产品质量。我们也在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这个基金能够进一步从财政金融上支持外贸企业。
总体来说,财政金融支持措施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解决外贸企业的后顾之忧,二是支持外贸企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从而创造增量。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