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候变化已进入紧迫期,在《巴黎协定》下,全球都在推进碳达峰的进程,到目前为止,已有130余个国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并构建了“1 N”政策体系,形成各方面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其拥有两个低碳试点城市(广州、深圳)、两个区域碳市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另外,香港也确立了在2050年实现本地区碳中和的目标。
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说,大湾区已经进入我国“双碳”行动的第一梯队,无论是转型力度、政策,抑或市场机制的创新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不过,根据近日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大湾区如果要在2060年前或更早实现碳减排目标,大约需要1.84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按照各个行业的分配来看,道路交通领域需要近7000亿美元,建筑领域需要近3140亿美元,在制造业和能源密集行业需要8300亿美元左右。
“这是我们通过对各个投资领域和减排路径的预估结果。”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分析员黄卓晖说。
黄卓晖表示,其机构对大湾区的碳排放总量做了一些测算,结果显示:在2020年大湾区的碳排放总量约4.57亿吨,“可以看到,近几年大湾区碳排放增长速度已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脱钩的状态。”他说。
基于大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优势,如何进一步助力大湾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黄卓晖认为,在脱碳的过程中,金融工具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些金融工具也在积极使用,比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
但基于大湾区的特殊性,黄卓晖认为,通过金融活动来助力企业减排时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跨区域政策协调尚缺,碳市场机制不统一等,为此,黄卓晖建议应为大湾区的脱碳融资建立跨区域机构的协调机制;鼓励大湾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净零目标;开发与转型相关的金融工具以扩大融资规模,加速大湾区的整体经济转型。
前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吕学都认为,可以给金融机构制定中期、长期目标,以支持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政策法规也要确保绿色、低碳能够获得相应的合理回报;同时创设与气候效益挂钩的气候投融资产品;另外,保险行业在促进绿色低碳投资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说,希望能够把大湾区打造成为汇聚创新可持续金融工具,对接国际可持续金融的标准,调动全球绿色投资的先行者和示范区,加速大湾区的减碳进程,使大湾区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引领角色。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