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犹如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依赖融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有效的金融力量能否成为一针“强心剂”,关系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效率。
为助力中小科创企业、推动科创成果转化、优化科创环境,上海正在积极打造普惠金融的有效模式。3月31日下午,“汇聚普惠金融力量 赋能科创企业发展”普惠金融顾问徐汇专场活动上,上海普惠金融顾问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漕河泾科创金融服务枢纽也同时落地。
由此,徐汇区形成了普惠金融顾问“线上平台、线下枢纽”双轮驱动服务模式。线上综合平台将发挥数字普惠优势,支持“一键直联”金融顾问,为企业经营发展答疑解惑,为顾问“把脉问诊”提供数据支撑,在服务精度上更进一步。线下枢纽则将挖深挖细产业需求,以“一区一园一枢纽”机制,逐步推广覆盖本市16个区,在服务广度上更进一步。双轮驱动服务模式将切实缓解“企业何处询”“顾问哪里找”的问题,为科创等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广覆盖的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顾问制度的服务能级。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士表示,将会同上海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顾问制度优势,聚焦微观主体需求,精准把脉科创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真正做到合力打通创新孵化“最先一公里”和企业上市“最后一公里”,为促进上海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3月31日,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79家,总市值达1.77万亿元。其中,澜起科技(688133.SH)、泰坦科技(688031.SH)、星环科技-U(688031.SH)3家徐汇区科创板上市公司都是徐汇漕河泾土生土长的企业。
近年来,徐汇持续优化金融政策,确保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眼下,徐汇漕河泾培育的又一家医疗器械独角兽有望登陆科创板。
沈德医疗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家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工程院孵化出来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精准无创治疗设备,用于肿瘤和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的无创治疗。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MR-PHIFU)多模式无创治疗新技术,即新型“磁波刀”技术,这项技术一直被海外垄断,沈德医疗对标的海外巨头是一家以色列医疗器械高科技企业,其核心技术由哈佛大学孵化而来。
沈德医疗CEO崔磊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从前期到C轮融资,徐汇区的金融机构与国有投资机构,都给了很大帮助,包括安排贴息贴费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接产业资源等。“每次有新的普惠金融政策出台,银行等方面都会主动联系公司,这是我们最大的体会。普惠金融政策为科技创业公司解决了资金之忧,全面推动了公司商业化进程,也让我们更能聚焦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崔磊说。
“磁波刀”技术可以带来精准治疗和“无创、绿色”的惊喜——利用超声聚焦在肿瘤局部产生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肿瘤在几秒内被“烧死”。手术过程中,磁共振实时成像定位与温度监测为手术安全和有效保驾护航,不仅没有创口,而且不良反应很小,患者的耐受度大大提高。
像沈德医疗这样的医疗器械独角兽,正是高校科创技术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公司发展过程呈现出技术、资本、商业等相互结合的良好发展态势,离不开徐汇区通过普惠金融为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服务。除了为企业对接金融机构、创投资本以外,在沈德医疗的C轮融资中,上海徐汇资本进行了跟投,这也是徐汇资本成立后对外投资的首个标的。
据记者了解,沈德医疗的C轮融资由中信证券领投,南京富安创合、湖南兴湘等基金跟投,原股东青岛望盈、创瑞投资、宁波仁鼎、安徽存淼等也进行了追加投资。
当前,沈德医疗正在有序推进科创板IPO进程,公司近期关闭了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20亿元,并将于近期同步启动股改和Pre-ipo投资,预计投后估值将达40亿元。
对于今年普惠金融赋能科创企业的发展重点,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计划引入更多市场化头部私募股权机构,作为主要力量与科创企业匹配。“未来,在丰富创投机构阵营的基础上,还会考虑引入具备从事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的机构。我们的初衷是帮助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他说道。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