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距离下一个流感流行季仅半年,口罩还要不要戴?疫苗需否“一年两针”?

发布时间:2023-03-21 18:27:07

今春流感流行季正在过峰,但下半年的秋冬流感季依然是个挑战。

据中疾控最新监测信息,此次流感活动水平在2023年2月初开始升高,2月底后上升趋势明显,到3月中旬已经进入高峰期。虽然目前整体仍处于高位,但已监测到有几个省份流感活动高峰出现拐点,开始下降。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即法定传染病类型中被归为最低档管理的疾病。

但季节性流感的流行,亦可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据WHO估计,季节性流感每年约造成300万~500万例严重病例。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此前撰文表示,每年季节性流感造成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5%~15%的感染人群、超过50万的就医者和达到20万的超额死亡者。

中疾控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近日称,从流行态势来看,今春流感处于“高水平”流行但并未引发“大流行”。但从自身免疫角度来看,由于近3年甲乙流均未造成全国范围的高水平流行,公众普遍降低了对流感的防控意识,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人群,尤其是儿童,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力降低。2023年初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后,国际国内人员流动、社会活动常态化,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活动造成了我国春季流感高峰。

“在2023年2月底,流感活动快速上升,与既往正常流感季相比滞后约2个月。” 王大燕。

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告诉第一财经,由于此次季节性流感的滞后性,留给下半年秋冬流感季的“喘息准备时间”并不多。

他表示,流感疫苗在短短数月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体系尚不现实,加之考虑疫苗的报废率,显著提升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也不现实。那么,公共卫生策略则需更加聚焦在提高免疫脆弱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上。与此同时,要完善监测系统,以准确评估疾病的真实风险并做出较早应对。

“更科学的‘口罩策略’取决于更精准的监测”

“戴口罩是福是祸?”

随着新冠疫情及防控策略的转变,今年北半球的冬春两季,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在多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报复性反弹”,这也引起各国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

多国疾控部门流感监测数据均显示,2022/2023年冬春流感流行季,呈“滞后性”和“高水平流行”两大特征。有研究认为,这两大特征背后均与“戴口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滞后性”既与新冠病毒感染改变宿主对其他病毒的易感性有关,也与大多数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会自觉的居家、错峰上班或停工,大部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假,人群聚集和病毒传播风险由此减少相关;“高水平流行”则离不开持续三年的口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之下,人群长时间低暴露于流感等病原体,自身保护性免疫力降低并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的“免疫负债”。

一篇刊发于《柳叶刀》子刊上的研究文章显示,2019/2020年流感季,新冠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最多将流感传播率降低了17.3%至40.6%;罹患率降低5.1%至24.8%。

基于2022年10月(北半球流感季)之前,多国放宽COVID-19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该论文从中选取了11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流感病毒活动监测数据,以对2022/2023年季节性流感流行程度进行建模分析。

建模结果显示,2022/2023年流感季,人群对流感的易感度增加了10%~60%,这可能导致流感季峰值幅度最多增加1-5倍,流行规模增加1-4倍。

“流行规模的短期回升是新冠防控策略调整后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可预期的。但对于该传染病在流行季的评估,不仅仅需要考虑流行规模,还应综合考虑毒株本身的毒力、群体免疫力和对医疗系统的实际负担情况。”在金冬雁看来,今年,主要在中国等北半球国家造成季节性流行的2009甲型H1N1大流行毒株致病性偏弱。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并没有造成医疗资源挤兑或住院患者显著增加的情况。

亦有来自于北京、上海、重庆、合肥等地的基层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医生,近日对记者表示,2月中旬以来,该院发热门诊(诊室)患者确有明显增多,但持续时间不长(最少一周内),且鲜有需要入院治疗者。

金冬雁同时表示,疫情三年,也并不是说健康人群的免疫力就完全没有了——通过此前流感感染而形成的自然免疫仍可以发挥保护作用。“对于不同的病毒,人体形成的免疫力均具有持久性。诚然内地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很低,但在历年流感季,大部分人群都在或许不知情的状态下遭遇过感染并自我缓解,直至康复。”

由此,金冬雁认为,老年人等疾病负担较重或免疫功能异常影响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人群,可以出于自身防护的角度,选择是否在流感流行季节坚持戴口罩。但对于绝大多数人群而言,是否需要因流感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并不是个人应该考虑的事,而是国家疾控部门需要考虑的事”。

为何说是“国家的事”?金冬雁解释称,流感轻症并不会带来重大危害,此时通过如“戴口罩”等方式去防,没必要且未必是好事。但如果在某个城市监测到出现了流感急剧暴发,会对医疗资源带来较大压力,或者在某场所传播率较高,那么则需要让人群戴上口罩,包括停课等方式都在可以考虑的范畴。

“国家能否拥有更科学的‘口罩策略’,取决于能否建立起更精准的监测体系。”在金冬雁看来,目前内地传染病监测体系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比如,疾控部门一直没有统计过或公开过哨点医院住院患者中因确诊流感而造成死亡的比例,这就造成难以及时评估研判当年的疾病风险。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教授魏晟亦对记者表示,公共卫生策略制定的初衷就是通过短时期的疾病规模压制,让医疗系统不崩溃,以为疫苗和药物研发争取缓冲期。反过来看,在季节性流感流行期,要想减少NPIs做法,应“打好底”,尽快推动免疫脆弱人群打疫苗。

大规模流感疫苗接种是否必要?

在金冬雁看来,呼吁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也有谨防“好心办坏事”。如果国家疫苗供应规模不发生大的改变,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人群的财政支付能力,或会加大免疫鸿沟。即真正需要疫苗接种的“一老一少”等免疫脆弱人群,接种率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一方面,‘好钢用在刀刃上’,现阶段最可行也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加大对老年人等风险群体的疫苗宣教;另一方面,需要鼓励更多的本土企业研发更先进的疫苗技术并推出多款联苗产品,从成本上压降下来,让疫苗更可及。”金冬雁称。

魏晟表示,我国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低,究其根本还是整个社会对流感的危害和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认知不充分。

一篇由中疾控传染病管理处相关研究人员在去年年底发表的研究文章称,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我国总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16%和2.47%。而WHO建议流感疫苗接种率目标为75%。

至于新冠疫情对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魏晟认为,有利有弊。其中,不好的一面在于,由于投入疫苗接种工作的资源有限,客观上导致投入流感接种的资源不足。

但好的一面是,医务人员在新冠疫苗接种宣教时,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流感疫苗接种必要性的认知。

在去年11月12日召开的一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曾公示过一组数据:截至当年11月9日,全国流感疫苗的接种量约2500万剂,已经接近上一年的全年接种量。

魏晟表示,在我国,目前流感尚且属于自费的二类苗,但已经有部分地区对特定人群比如60岁以上人群,实施流感疫苗的免费接种。但如果想进一步扩大流感疫苗的覆盖率,则需从社会各层面提高对流感疫苗接种必要性的认识,使大家认识到流感疫苗接种是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好事,从而提升地方政府多部门间协力推动该项工作的动力。

一项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2019年全国流感相关经济负担为263.81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266%,其中住院病例、门急诊病例和早亡引起生产力损失占比分别占总经济负担的86.4%、11.3%和2.4%。

当前,距离新冠感染过峰已经接近4个月,不少人选择此时进行加强免疫。现阶段,今春流感季还未度过,如果此时在推进新冠加强针接种工作的同时,鼓励一定比例人群“顺便”接种流感疫苗?同时接种是否安全?

金冬雁对此认为,流感疫苗和新冠以及如肺炎球菌疫苗同时接种都是安全的,加之,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对于上述疾病都易感,多重感染也会增加疾病累及肺部的可能,故而,同时接种,或者接种已上市的联苗均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接种方式。

2022年5月,WHO更新的流感疫苗立场文件。文件认为,基于现有有限证据,IIV与现行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同时接种未观察到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亦建议灭活流感疫苗可以与新冠疫苗同时接种。

“如果今春流感季还没有过去,此时补打,防范这一流感季是必要的。”魏晟表示。他同时提到,最佳的接种时间是下一个流感季来临之前,给脆弱人群打上相应的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的有效期一般在一年左右,但现今针对2023/2024年流感季的疫苗还未面世。魏晟表示,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即便是当下已经接种了流感疫苗,为了提高疫苗保护效果,下半年流感流行季节来临之前也应当接种针对当季流感流行株的流感疫苗。

“对于老年人等脆弱群体,不能说因为目前流感疫苗防不到明年,就省钱不打了。每个流感流行季,都应该接种相应的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对于脆弱人群的保护效果是十分有效的。” 魏晟说。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