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社论:加强网络法治建设 需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上下功夫

发布时间:2023-03-17 02:26:49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近年来,我国在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网络法治教育一体推进,国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多主体参与,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

网络发展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当前,人们生活几乎面临“无网无生活”的环境。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10.67亿人,去年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网民就增长了3500万人左右,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从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基于互相网的中国数字经济年复合增速达15.9%,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

互联网已经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等领域深度被广泛应用,这么庞大的群体和发展速度,没有对相关主体合法利益的保护是难以想象的。

从2016年开始,国家陆续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五部专门法律,也对一些既有法律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进行了修改。通过编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对网络新业态下的民事权利保护、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这其中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在网络社会大环境下维护各方的权益。

但是,在网络领域侵犯个人权益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15日,公安部公布了8起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利用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公民购物信息、非法获取公民车辆位置信息出售并获利7000万元、非法获取老年人个人信息推销虚假保健品、非法获取公民人脸信息解封网络账号等。

这说明,虽然经过多年的网络领域法治建设,在维护相关群体法合法权益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面对新问题,还需要加强立法立规建设。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网络暴力就被提及。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后,要更加高度重视网络立法立规、建章立制的前瞻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立法立规带来了技术性强、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广、调整对象复杂、问题新颖多变等多重挑战,只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才能精准解决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但所有的立法立规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考虑并保护网民等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这个群体将来会更加扩大。

网络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按照上述“白皮书”: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和潜能的同时,也对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之,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强劲动力,今后互联网也仍将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类主体的动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创造性和收益性相得益彰。现有的法律法规仍存在针对性不强、衔接不畅、效力不高等问题,制度实施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网络立法紧跟技术发展和现实需求,还应该在维护网民等群体的合法权益上下功夫。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