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甬蚌”双城结对合作:人才输送、产业转移仍存挑战

发布时间:2023-03-13 17:27:07

以“双城结对”推进长三角经济协同发展,还有哪些机制、模式上的挑战?

“宁波与蚌埠虽然分属于江淮,但两个城市在产业发展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13日举办的甬蚌发展合作智库论坛上,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彦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的甬蚌结对,一是需要机制创新以作为实践指导,二是需要优势互补以建设合作样板,三是需要在密切协同下共促合作平台。

何为相似之处?宁波市社科联主席、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原社会发展组组长傅晓则告诉第一财经,比如,宁波的制造业实力较强,包括大众汽车、吉利汽车等在内的车企亟需新能源电池、零部件等产业配套;而蚌埠则属于老工业基地,在上述产业上可以进行互补。再比如,蚌埠作为粮食主产区,可以作为宁波提供餐饮领域的大后方支持。此外,基于甬蚌铁路、海路联运(甬蚌铁海联运直达班列开通后,节约运输时间2天以上)的基础,上述贸易也会更加便利。

事实上,202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而在科创、政务服务、交通、民生等方面,长三角也已经有诸多实践,但作为较为薄弱地区的皖北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提质发展。

为此,根据国家发改委2022年5月27日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浙江宁波、安徽蚌埠率先进行了工作计划制定、和任务分解;近1年来,双城合作在创新飞地、园中园等领域进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上的探索,以同步壮大各自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上的产业优势。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蚌埠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统计表(宁波)共引进10个亿元以上项目,协议总投资28.5亿元。

甬蚌双城结对合作为何具有代表性?最为关键的人才输送、产业转移如何破局?

“甬蚌双城结对合作,将成为继点(优质主体产生辐射效应)、线(G60科创走廊、G40健康生态走廊)、面(宁波、南京都市圈)之后,又一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智团表示,该模式下,联合科创进行技术攻关,开放合作促进跨省贸易等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人才输送则是上述内容推进的内生动力。”邓智团告诉记者,建议探索建立甬蚌两地认可的人才一体化评价体系和互认机制,加快实现甬蚌两地人才资格互认互通。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财经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院长张会恒则表示,甬蚌结对合作是皖北经济发展的一次非常重大的机会,也是解决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双城之间的紧密产业合作是重点,但作为支撑的人才互动仍存一些难点,包括:双城对于人才交流重要性有差异,蚌埠在人才支持上的条件相对劣势,挂职人数受到限制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产业转移也是一大难点。这在于产业转移项目的要素保障的压力较大,这包括用地指标保障,能耗和大气污染指标保障等,这在某正程度上制约了部分项目落地。此外,金融支持上,一批区域性法人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等专业机构也亟待引入。” 张会恒说。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