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里也有朝阳产业”“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工艺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方法”“要不断地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通过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连日来,第一财经记者在广东、江苏、山东、辽宁等地走访多家实体企业,了解产业界心声。多位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应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传统产业的痛点
2月13日,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中国包装百强企业之一昆山鸣朋纸业有限公司(下称“鸣朋纸业”)的办公室里,董事长李中顺正和高管们谋划未来几年企业的发展重点。
“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在萎缩,市场需求在萎缩,原材料等各种的成本在增加。我们也不例外。”昆山鸣朋纸业董事长李中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对企业来说挑战很大。2022年该公司的实际产能仅达到81.13%。
他说,企业要保证能正常运作且能有微薄的利润空间,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精益求精。
疫情3年来,鸣朋纸业主要做了“降本、增效”两件事:一是开拓原料采购渠道,从国外进口质优价廉的原纸;优化生产工艺,整合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做品质管控,提升产品合格率。二是从客户交付的及时率、客户的准时回款率、原材料的周转率、人均产出效率上实现增效。
“纸箱行业属传统产业,全国有上万亿元的规模,但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这几年,行业整体上是量价齐跌,经营利润大幅缩水甚至到了亏损边缘。”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潘荣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眼下,全行业已经到了摆脱低水平重复发展的关键时刻。
2月13日,昆山鸣朋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章轲
跟纸箱行业类似,这些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陶瓷卫浴产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年要开采高达3亿吨陶土矿。2020年全国陶瓷砖总产量为84.74亿平方米,超过全球瓷砖产量的一半。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产量为2.23亿件。
传统陶瓷卫浴烧制过程需耗费大量煤炭、液化气、电能等能源,且需要1300℃的高温长时间烧制。另外,由于生产工艺废品率很高,废品和使用后的产品均不可回收,不仅污染环境,更加剧了陶土资源的枯竭。
陶瓷行业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日趋严重,据估算,仅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碳排放量每年约为1.4亿~2.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总量的1.5~2.0%。
这些年,青海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旺实业”)董事长池立群一直想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对传统陶瓷产业进行一场革命。
“2021年仅座便器全国消耗达到9800多万件,如果加上台盆、小便器、蹲便器等,年消耗量将突破2.5亿件,若用我们的生产工艺,或将减少碳排放上亿吨。”池立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改造升级补强短链
历经十几年的探索,池立群和研发团队利用青海省丰富的硅钙矿石资源,终于找到了高硬度、耐腐蚀、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复合材料——“昆仑晶石”。
在西旺实业生产车间,一位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昆仑晶石实现了160℃至180℃的生产加工工艺,无需高温烧制,无废品产生,产品硬度与陶瓷产品基本一致,但重量却只有同类陶瓷产品的一半,而且由于新材料的特殊性质,未来产品100%可回收。
不仅是材料上的创新替代。在西旺实业的产品展示大厅,陶瓷业专家、资深工业设计师龙光灿演示了一款智能节水座便器。他把一些塑料小球和一块抹布扔进座便器,摁下开关,一阵不大的水流声过后,这些东西全部被冲走。监测仪器显示,一次排水的用水量只有2.0升,远远小于目前市场上一级水效座便器耗水量每次冲水3.8升的标准。
对此,池立群算了一笔账:相比普通的陶瓷卫浴,这款座便器单次使用可节约1升多水,按全国3.5亿个家庭、每家每天使用10次计算,全国一天可节水约350万吨,一年可节水12.8亿吨,相当于90个杭州西湖的储水量。
“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应该利用替代性颠覆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优势,并占据行业制高点。”池立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青海省作为环境特别敏感和脆弱的地区,更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月10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厂生产车间。摄影/章轲
在广东佛山,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专用电堆自动化产线及发动机产线已经建成,这家企业研发生产的氢能工业车辆燃料电池发动机,将对传统叉车行业进行改造升级。
“传统叉车大多烧柴油,污染排放量巨大。”新氢动力董事长陈海涛介绍,2020年我国新增叉车80多万辆,2021年新增叉车103万辆,近两年仅叉车市场新增规模就达到近3000亿元,“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叉车数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后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新氢动力生产的氢能燃料电池产品覆盖1.5吨-32吨全系列氢能叉车、32吨氢能拖车、49吨氢能重卡、18吨氢能环卫车等。新氢动力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试先行开展多领域氢能终端产品的示范应用。
“工业车辆往往给人一种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陈海涛说,而如今氢燃料电池技术为工业车辆装上了一颗绿色、强劲的“动力心”。“当低碳绿色的氢能源在工业车辆领域广泛应用,构建起以氢能为主的智慧、高效绿色搬运体系,这将为企业、为国家提供多元化碳中和路径的新选择。”他说。
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王金照近日撰文表示,传统产业,不仅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巩固我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还能为新兴产业与先进技术提供市场、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在昆山,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传统产业同样受到重视。我们在张浦的项目,政府专门成立专班帮助推进。”李中顺说,其实,这些年昆山一直在实施“腾笼换鸟”“产业转型”,比如张浦镇就提出发展总部经济、高端食品、现代医疗、精密加工等产业。
但昆山对传统产业同样没有放弃,“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再去同步做新产业不是更好吗?”李中顺说,比如,像纸板、纸箱制造行业,即可以做到资源循环利用,对环境改善和低碳发展有帮助,也能创造不少就业岗位和税收。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纸板、纸箱制造都带有区域性质,可以说是区域内的专精特新项目。
不久前,鸣朋纸业在张浦镇出资663.87万元,竞得2万多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计划在2023年投资1亿元,新建厂房和新增产能,建设立体仓储物流系统,打造新的智能化工厂。“新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生产效率能明显提高,能源消耗也能大幅降低。”李中顺说。
2月16日,鸿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位女工正在巡检。摄影/章轲
山东莱州周边聚集了多家金矿企业,这些企业产生的金矿废渣被山东鸿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鸿承”)变废为宝。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这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不仅产业链在不断地延伸、拓展,2021年该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山东鸿承董事会主席刘泽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企业采用多级浮选处理工艺,对黄金金精矿氧化尾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黄金冶炼企业危险废物氧化尾渣中硫、铁两大资源的回收利用。山东鸿承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黄金氧化尾渣处置利用企业,年许可利用黄金氧化尾渣能力120多万吨,生产硫铁精矿粉60多万吨,年产值2.1亿元,利税超过7000万元。
刘泽铭介绍,山东鸿承已经开始新的谋划:拟投资3.16亿元,上马40万吨髙硅浮选尾矿资源化回收利用装置,实现黄金氧化尾渣的全部回收利用及产品多元化、效益最大化;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金精矿冶炼生产装置,利用现已成熟的黄金湿法冶炼技术,最终生产出上海黄金交易所标准1#金锭、2#金锭。产品可直接进入国内和国际金、银市场交易,投产后年销售收入90亿元,利税2亿元。
此外,山东鸿承还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60万吨/年细粒级尾矿砂井下充填胶结材料生产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6000万元;计划总投资3.37亿元,拟建设24万吨/年硫酸装置。以自产硫酸为依托,深耕精细化工产业,布局5万吨/年工业硅胶生产项目、10万吨/年氨基磺酸生产项目、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半固态电池电解液等项目,实现产品多元化和髙值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双碳”目标下,传统产业需进行自我革命。一些传统产业如建筑(包括陶瓷)行业也可以探索碳核算、碳交易,一方面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碳资产,另一方面形成符合国家低碳政策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市场竞争力。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