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理·重读抗战家书丨华侨父子的家国情
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一位在战火中书写家国大义的华侨先驱。他早年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后辗转南洋,以笔为剑、以影为媒,在菲律宾创办《前驱日报》与中华影片公司,放映进步电影、传播抗日救亡思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更以华侨抗敌后援会为阵地,募款筹药,并将200多名爱国青年送回祖国参战。
王雨亭。
1939年,他将年仅15岁的长子王唯真送上抗日战场,临别时写下一封家书,既是一位父亲的深情嘱托,更是一代华侨的赤子宣言。
王雨亭致子书(1939年6月4日)。
真儿: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1937年王雨亭(左一)决定送长子王唯真(后右)回国抗日前,与夫人和孩子们在马尼拉合影。
这封不足两百字的家书,承载着一位父亲最深沉的爱与最炽热的信仰。面对国难,王雨亭将“舐犊之爱”升华为家国大义,用寥寥数语道尽对儿子的期许——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理想的传承。王唯真最终不负父望,辗转抵达延安,成为新华社的骨干,1949年父子十年后再聚时,一句“路走对了”的感慨,印证了这份抉择的历史重量。(曾慧 耿世明 杜洋)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