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动荡时代,作为奴隶主思想家,他把奴隶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是奴隶主的“一种活的财产”。奴隶主是灵魂,奴隶是身体,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就像灵魂对身体的统治一样,是合理的、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特点是动摇与混乱,其著作涉及哲学、逻辑、历史、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语言以及自然科学。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著作主要是《形而上学》等。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从这句话出发,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懂得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他提出:哲学是研究“实体是什么”的。(“实体”是欧洲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实在存在的独立客体,唯物主义把实体看作是物质性的,唯心主义则把实体看作是精神性的。)亚里士多德把具体事物,如人、马、桌子等称为“第一实体”,把关于具体事物的概念称为“第二实体”。这两个实体有时似乎是各自独立的,有时第二实体似乎又从属于第一实体,始终不能阐明个别与一般、事物与其概念的辩证关系。列宁说:“这个人就是弄不清一般和个别、概念和感觉、本质和现象等等的辩证法。” 在“概念和个别东西这个问题上陷入毫无办法的混乱。”这种混乱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处处都显示了出来。照他看来,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的,而且这种目的是内在的。他说:每一自然现象都有其发展的原初的内在目的;整个世界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预先安排好的。这个安排者是“一切形式的形式”,它本身不动,却能使整个世界合目的地运动。实际上,这个不动的推动者就是“神”。它是世界的终结原因、最初目的,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动力因。这与苏格拉底提出的目的论一样,是为奴隶制度护的。后来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紧紧抓了它,用以论证神学理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也是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而形成的。
亚里士多德差不多收集了当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一切科学资料。当他记录这些资料时,是唯物主义的,而且处处显露出辩证法的探索;当他说明这些材料时,往往受目的论、“第一推动力”的干扰,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还是逻辑学的奠基人。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已经把它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当中一个博学的人,因而他对后来欧洲的哲学、科学、文化、艺术等有过多方面的影响。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发展了他的唯物主义,如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一般不能离开个別而单独存在;历史上的反动阶级,利用并且紧紧抓住他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正如列宁所说的:“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抓住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僵死的东西,而不是活生生的东西:寻求、探索、迷宫,人迷了路。”他在自然科学上的许多错误观点,曾经长期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东方各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希腊语被广泛使用。就希腊本土讲来,正是“古典”城邦奴隶制衰落时期,它将为更大范围的奴隶制所代替。从公元前四世纪开始,随着希腊城邦奴隶制的没落,处于没落的反动思想时期的大奴隶主,没有能力挽救自己的命运。他们精神空虚,思想贫乏。奴隶主阶级开始由真老虎转变为纸老虎了,反映他们阶级斗争需要的哲学也有了新的特点。它宣扬个人享乐和对平静生活的追求,怀疑主义、折衷主义广泛流行。反映这股思潮的主要有斯多葛派和怀疑主义。斯多葛原意是“画廊”,他们在一个通过画廊才能进去的厅堂里讲学,所以又被称为“画廊学派”。
这一派的特点是:宣扬宿命论,反对无神论,认为美德就是苦行、禁欲、逆来顺受。它延续的时期特別长,从希腊城邦奴隶制衰落时期一直到罗马帝国时期。早期的斯多葛派还有一些唯物主义倾向,晚期集中讨论伦理学,认为快乐是不好的,生活的目的在于排除物质享受。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则把“天命”看作是生活的一切。他们提出:人类原始有罪,在世上受苦受难是神的惩罚, 是理所当然的。因此,道德就是服从神,服从命运的安排。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曾与基督教神学理论结合,成为麻痹人民斗争意志的一种精神工具。
在斯多葛派流行的同时,还有怀疑主义。这一派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做人,如何才算幸福。他们认为清心寡欲,哀乐无动于衷,即做到“不动心”,就是幸福。为了做到这一点,对任何事物都应放弃判断,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可知不对,不可知也不对;错误的判断不对,正确的判断也不对,甚至事物和我们的存在也是无法知道的。凡事应该淡泊无情,不为外界环境所影响,即“不动心”。这种思想,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没落奴隶主精神空虚,心情灰暗,企图逃避现实的悲观情绪。尽管这一时期还有一个伊壁鸠鲁在扛着唯物主义的大旗(伊壁鸠鲁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认为人们的不幸,在于怕神、怕死,对快乐、痛苦搞不清楚。他主张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感官享受。所谓快乐就是无忧无虑,心情恬静。如没有对神和死的恐惧。他不要求过分的物质享受,但又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这反映了中等奴隶主和一般平民要求物质生活的愿望。)但依旧阻挡不了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礼崩乐坏。
而且这一时期希腊的唯心主义逐渐与东方的宗教结合,形成了各种神秘主义。其认为真的知识就是关于神的知识。这种知识用感觉和理智都是不能达到的,只能幻想靠神的启示,靠信仰、靠出神入化来与神交流。古希腊哲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烂尾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