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5-04-25 09:07:34

  云南网讯(记者 张雪飞 侯婷婷) 4月24日,国家文物局揭晓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凭借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学术价值成功入选。

  晋宁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是商周至秦汉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古滇国最高等级墓地——石寨山古墓群位于遗址中部。河泊所遗址既是古滇国的都邑,又是西汉益州郡郡治所在地,遗址的考古成果填补了西南边疆历史研究的空白,见证了边疆与中原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揭示了西南边疆从多元文化到国家一体的发展历程。

  2014年,“石寨山古墓群考古工作计划”获批实施,围绕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遗址持续开展考古工作。截至2024年12月,遗址累计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2万余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通过对遗址大面积钻探和关键区域的解剖发掘,明确了汉代益州郡城址的主体结构布局;河泊所遗址出土封泥2000余枚,包括“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益州刺史”等与滇国、益州郡、益州郡下辖县、益州郡周边郡治有关的官印封泥,是西汉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进行长期有效行政管辖的直接证据;遗址出土简牍5万余枚,其中有字简牍14000余枚,是西南地区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一批汉代文字资料,对研究秦汉之际的边疆治理及国家化进程具有突出重大价值。

  河泊所遗址的考古发现,串联起古滇国和汉代两大历史阶段。古滇国时期,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青铜器遗存生动再现了石寨山文化独特的文化面貌与社会结构,印证了《史记》中“滇王受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突显了西南边疆多元的文化特质。汉代郡县制时期,益州郡的设立标志着中央王朝开启了对云南的正式管辖,而益州郡郡治与古滇国都邑比邻,双重行政制度并行的格局则体现了西汉中央政府“因俗而治”“柔性羁縻”的政治智慧,推动西南边疆稳步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体系。河泊所遗址的发掘成果实证了西南边疆自古以来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叙事的成功典范。

  终评会评委通过抽签方式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21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本届推介活动共收到30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