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是近代世界上社会变革最为激烈的国家之一,一百五十四年前,巴黎那场法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以极其惨烈的形式爆发出来,巴黎的千年风华又一次经受了腥风血雨的洗礼,至今让世人记忆犹新。
普法战争的惨败,导致了拿破仑三世的下台。随后成立的代表资产阶级的国防政府屈辱地向普鲁士人投降。这个软弱无能的政府在普法战争中的背叛行为,激怒了从不屈服于外辱的法国人民。愤怒的巴黎人民集结起来, 1871年3月18日,爆发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公社革命。巴黎的工人们,下层社会人士,知识分子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梯也尔国防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政权。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伟大尝试。
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市东北部的蒙马特尔(Montmartre)高地,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墓,拉雪茲神父公墓。公墓占地面积很大,有120英亩。靠近公墓东北部位的76墓区,有一段围墙很有名气,是一处著名的历史遗迹。这段墙体上镶嵌着一块灰白色的大理石板,上面刻有三行烫金法文,翻译成中文应为:“纪念1871年5月21-28日期间牺牲的社员”。除此之外,无任何修饰之语,立碑人是谁也无从得知。这就是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
从1871年3月18号的武装起义,到5月28号巴黎公社最后147名社员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那段墙下被凡尔赛军队枪杀。巴黎公社一共存在了七十二天。
巴黎公社社员墙
就是在这短短的七十二天,法兰西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个方面。这些变革在当时有的只是一些激进的想法,有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一定适合,但是却真实地反映了民众的需求,发出了下层民众真正的心声。
巴黎公社的初心,就是为了要建立一个廉洁公正的政府,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政权。他们认为,“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他们规定,公社委员的最高年薪不超过6000法郎,这仅仅相当于当时一个熟练工人的年薪,同时公社委员们还要随时受到公众舆论的监督,稍有不良行为,便要遭到撤换。
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后来在上初中的时候,知道了《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法国巴黎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虽然那时候“无产阶级、《国际歌》、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这些概念对我来说都很肤浅,很模糊,但是他们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少年的记忆之中。
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在凡尔赛军队疯狂的反扑中,他亲眼目睹了巴黎变成了一片血海。但是他有幸地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劫。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后来促成他创作了那首著名的《国际歌》,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1887年,欧仁·鲍狄埃在贫困交加中辞世。他被安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第95墓区,离巴黎公社社员墙所在的76墓区相距不是太远。生前,他和他的战友们未能在一起做最后的浴血奋战,十六年后却能一起长眠在巴黎公社的战略要地,最后的战场蒙马特尔高地,一起接受人们的鲜花和敬仰。这不是巧合,应该是历史的安排。
第一次去法国的时候,我已经是准“花甲”之人。当我知道欧仁·鲍狄埃安葬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的时候,就产生了一定要去拜谒这位伟人的想法。为了找到这位伟人的墓地,2011年2月20号,我第三次前往位于巴黎东北部的拉雪兹公墓寻访。
墓园很大,占地约120英亩。这里埋葬的许多伟大的灵魂。小说《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的墓地在这里,名曲《卡门》的作者比才的墓地在这里,名画《自由领导人民》的作者德拉克罗瓦的墓地在这里,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圣西门的墓地也在这里。上百个墓区沿着蒙马特(Montmartre)高地随弯就曲,上下散开,形状各异。只是墓间的小道被逼仄得高低起伏,弯弯曲曲。在这种地方,不知不觉的就会变得没有方向感,手中的导游图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巴尔扎克墓地
肖邦墓地
这次去之前,我仔细的研究了导游图,标注好了欧仁·鲍狄埃墓地具体的位置和相关的线路,并准备好了指南针,可谓做足了功夫。只是那天在墓园里按图索骥,虽然是费劲了周折,还是没有找到。幸亏这天是周日,墓园里游人不少,同几位在墓园里散步的年轻人打过招呼后,我把事先在导游图上标注好的具体位置指给他们。他们虽然不熟悉欧仁·鲍狄埃这个伟大的名字,却能热情地专门把我引领到那个墓区,并指了指大概的方位。
《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墓地
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长眠在第95墓区。在这豪华墓地鳞次栉比的墓园中,欧仁·鲍狄埃的墓地显得是那么简陋,被周围邻居的豪宅挤压的那么局促,不过这与他无产者的身份倒也相符。没有专门的墓碑,只是在盖棺石的前端刻有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份。墓体上方的雕塑是一本掀开的书,书页上用法文镌刻着的应该是他创作的《国际歌》的歌词。墓碑前面没有鲜花。当时,我真是后悔事先未能准备一束鲜花献给这位伟大的无产者。带着满满的遗憾,我向这位伟大的无产者默立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三躬。
每年去巴黎旅游的国人成千上万,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去瞻仰这位伟人的墓地,能向这位伟大的无产者表达我崇高的敬意,无疑我是幸运的。不能忘记的是,我们这代人是唱着他创作的《国际歌》成长的,“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雄壮旋律还时常萦绕在我的耳旁。那高亢激昂的歌声,铿锵有力,意蕴深长,它让我们记住了历史,让我们看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光明璀璨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