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基层治理中的文明密码丨牧牛岭上的孝善新风

发布时间:2025-04-24 08:11:29

原标题:基层治理中的文明密码丨牧牛岭上的孝善新风

□本报记者 孟向东 王娟 本报通讯员 刘禾 刘剑飞

4月21日,走进西峡县西坪镇牧牛岭社区广场,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孝善大食堂的招牌显得格外醒目,食堂内干净整洁,桌椅、厨具、餐具等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大食堂,解了烦心事,兴了新风尚。”提起孝善大食堂,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西坪镇地处豫陕两省四县接合部,区位独特,人员复杂,流动频繁。2016年,该镇基于扶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成立了牧牛岭社区,目前社区共有400户居民2500余人。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的群众聚集在一起,一些居民好面子,在红白事上攀比摆阔,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社区都是单元楼,一旦老人去世,很多居民家里无处操办酒席,居民反映强烈。2020年,根据居民实际需要,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了孝善大食堂,为居民操办红白事提供了一个免费场所,也拉开了移风易俗的序幕。

“我们明确了专人负责食堂管理,制定了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包括菜品和烟酒在内我们每桌宴席标准在300元之内,一次最多可以摆10桌,一场算下来比外面便宜不少。因为省钱省心,现在居民遇到红白事,都会主动联系社区,在这里操办宴席已成为一种习惯。”社区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李定均介绍。

“孝善大食堂解决了我们的难题,省钱省力还省事,减轻了我们很大负担。”社区居民伍光青说。今年年初,伍光青的儿子结婚。李定均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通过算经济账、人情账,讲明利弊,并给出了“优惠条件”:婚宴由红白理事会一手操办,喜宴在社区食堂办,桌子椅子厨具免费使用,餐品标准按照社区规定,省心、省钱又有面儿。一场喜宴办下来,花了不到3000元。有了这次体验,谁家有红白事,伍光青都会现身说法,摆事实,讲道理,成为社区文明新风的义务宣传员。

“以前办一场婚宴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一场喜事办下来,动辄花费数万元,人也累得受不了,现在几千元就能办得体体面面,移风易俗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管委会委员王国杰说,现在谁家有事,红白理事会帮着操办,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不仅节省了开支,还促进了邻里和谐。节俭办事的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红事新办、白事简办蔚然成风。

推广模式

西坪镇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从宣传、教育、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这样的背景下,牧牛岭社区以“自己人管自家事”理念破解传统治理壁垒,组建“共治型理事会”,打造“全链式”服务场景,通过硬件夯基、服务减负、文化润心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该社区还创设了“星空夜话”柔性劝导机制,通过民歌传声、电影传理、蒲扇传风等寓教于乐形式,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