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班速成 注重应用 高校微专业招生人气旺
□本报记者 樊雪婧
这两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智能时空信息工程”微专业招生电话和微信咨询群里很是热闹,不少校内校外及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积极报名微专业。
今年,该校微专业首次面向校内外同步招生,采取“小班制”周末上课,1—2个学期就能完成所有课程,最终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微专业证书。
“这两天已经有200余人咨询,有远在内蒙古的也要求报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副院长张璐告诉记者,校外咨询人员多以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为主,大多刚刚毕业,在工作中亟须遥感智能感知与处理等相关专业技能。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张璐介绍,微专业重在“跨”和“融”,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重实践的特征。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智能时空信息工程”微专业为例,该专业以遥感科学与技术为基础,融合时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遥感测绘等新兴技术,培养具有时空信息感知、智能处理技术,在水利遥感监测、国土资源调查等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不只“高精尖”,还很“接地气”。“微专业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面向行业需求,深度对接企业一线,建立校企共建课程体系。课程由遥感数据智研团队、低空智能感知团队、时空信息智能应用团队联合授课,保证学生充分接触当前智能时空信息工程领域的新兴技术,与行业紧密接轨。”张璐特别提到,除了理论学习,微专业更强调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在跨学科融合的项目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课程设置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记者注意到,“智能时空信息工程”微专业共开设6门课程,涵盖无人机遥感测绘、无人机组装、调试和飞行综合实践、智能化测绘遥感等多项实践操作课程。“操作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开展数字地形建模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动手实操。”张璐说。
“微专业有助于主动适应市场急需和行业变革,破解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张璐表示,未来,学院将紧密实时跟踪行业需求,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协同社会优质资源,优化微专业培养模式,不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实践。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