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刻V播》20250423:世界读书日丨AI时代,阅读仍应是人们的刚需
轻触时刻,V播在手!大家好,欢迎来到时刻V播,每天几分钟,几个话题,让你记得住、带得走、用得上。
【本期内容摘要】
【V讯】
【1】
今天,我们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AI时代,知识获取的途径更加多元,但阅读的价值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更加凸显。唯有在文字的海洋中,我们才能保持独立思考,在数字时代书写属于人类文明的精彩篇章。
【2】
4月22日,“湘约码”湖南旅游年票正式发售。凭这张旅游年票,可畅游湖南14个市州超50家优质景区,总价值近6000元,工会会员价为398元。
【3】
4月28日,非洲好物网购季将在长沙万象城启动。4月28日至6月15日,非洲好物网购季将以“线上 线下”多元场景,带领消费者深度领略非洲风情、采购非洲好物。
【评论】
近日,沈阳一男子在高铁站“捡”到两位听障人士的行李后据为己有。民警花了50分钟将行李找到,并怒斥该男子的不当行为。评论区里,网友一面痛斥侵占者之恶,一面感慨残障群体维权之艰。(4月21日 《沈阳晚报》)
这起“对弱势群体的盗窃”与民警的仗义执言,成为公众审视残障群体维权困境的棱镜——当社会为残障人士搭建的“无障碍通道”仍布满沟壑,个体的正义能否填补那些仍旧存在的缺陷?残障人士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横亘着制度善意与现实执行的鸿沟。这些事件不仅是道德考题,更是检验社会治理精细度的标尺。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各地方政府推动盲道改造、语音红绿灯建设等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原本旨在保障权益的法规,在某些灰色领域中可能被异化为 “数字游戏”—— 企业通过虚假用工规避残保金缴纳义务,残疾人成为 “纸面上的雇员”,真正有就业需求的群体反而面临机会挤压。
残障人士的生存发展困境,不仅体现在维权环节,也反映在更广泛的社会融入层面。“挂靠残疾证”的灰色产业链,将国家残保金政策异化为企业与中介的牟利工具,真实就业机会反遭侵蚀。而某些监护人将残疾人证“出租”给企业的行为,看似可以增加收入,实则将残障群体推向更远的边缘。红网评论作者周子钰认为,社会对残障群体的支持若仅停留于“感动”与“救助”,而非创造平等参与的环境,便难摆脱“施舍式关怀”的窠臼。正如“熊爪咖啡”以“洞口递咖啡”化解听障员工交流难题的案例所体现的,真正的包容需从岗位适配、职业培训到公众认知的全链条革新。
每一次关于残障人士权益保障的公共讨论,都是对社会良知的叩问。当民警为听障人士怒斥侵权者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正义的伸张,更看到了“沉默的少数”在维权道路上的现实困境。解决“最后一公里”困境,需要制度设计者、执行者、监督者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唯有让每项政策都长出“闭环监管”的牙齿,让每次侵权都能触发“零容忍”的机制,让每个个体都成为平等权利的捍卫者,才能构建起真正“无障碍”的社会支持体系。(刘惟烜 曾慧 李静怡 严若鹏)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