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毅然回国,投身于抗战运输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流转,如今他们的后人传承着先辈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新的故事。近日,云南网记者采访了几位南侨机工后人,聆听他们讲述家族背后的传奇与传承。
“南侨机工历史的追光者”
“父亲去世时我才1岁,对他的事迹并不了解,直到37岁调回昆明工作,才偶然发现父亲是南侨机工,并通过研究逐渐还原其生平。”被称为“南侨机工历史的追光者”的南侨机工后人汤晓梅说。
2002年,汤晓梅退休后,专注研究南侨机工群体。她奔赴全国各地,拜访南侨机工及其后裔,倾听他们的回忆,收集珍贵的口述资料与老照片,并查阅海量历史文献。经过长时间艰辛努力,她积累了丰富素材,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她又与厦门华侨博物院教授陈毅明合作,精心撰写《南侨机工抗战纪实》。这本书作为研究南侨机工的口述历史,是一部比较真实的记录文献。一经出版,便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全方位展现南侨机工的英勇事迹与爱国情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过20多年来的四处奔走,汤晓梅共收集到1000多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见证南侨机工的热血岁月,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最终,她毅然将所有文物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厦门华侨博物院、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广东华侨博物馆以及云南省、昆明市各博物馆,让文物发挥更大教育价值。
汤晓梅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无数人传承南侨机工的爱国精神,而她自己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传承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者。
用爱与责任传承先辈精神
今年70岁的蒋玲华,是南侨机工韩仕元的儿媳,现任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她以传承精神、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用爱与责任铸就城市温暖,在多个领域发光发热,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而她的故事,还要从韩仕元说起。
韩仕元祖籍海南,1939年响应陈嘉庚号召,加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负责缅甸腊戍到中国畹町的军需运输,为保障“抗战生命线”畅通作出重要贡献。韩仕元遗孀张时珍(2021年落葬昆明金陵陵园远征园)与其子女,长期致力于传承南侨机工精神。
蒋玲华深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背后,是无数南侨机工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英勇事迹。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南侨机工故事的挖掘与传播中。
她保存大量珍贵史料,在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担任荣誉馆长和义务讲解员,让更多人了解机工的伟大精神。在继承和发扬南侨机工精神中,她热心公益,在2023年昆明市“春城暖阳”助残活动中,向东川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10000元,呼吁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在她任职的凤凰废橡胶经营有限公司,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制定专项招聘政策和培训计划,助力残疾人掌握工作技能……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南侨机工后人用行动传承先辈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担当,他们或深耕历史研究,或投身公益事业,或助力社会发展。先辈们在战火中用热血守护家国,后辈们在和平年代以奉献诠释初心,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让南侨机工的故事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不懈奋斗。
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贺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