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获悉,该所李稚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据了解,雪旱通常指雪水当量异常偏低的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干旱形式,其主要发生在冬季降雪显著减少或积雪迅速融化的地区,对依赖于季节性积雪融水供给地区的农业用水会产生直接影响。
当前,全球变暖正在改变气候模式,与积雪有关的极端事件正在增加,这可能引发更加频繁的雪旱事件发生。由于不同类型雪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主导区域及未来演变模式尚不明确。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李稚研究员团队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和CMIP6多模型数据,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雪旱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室气体中、高强度排放的情景下,到2100年,全球雪旱频率将分别为1981年的3倍和4倍,暖雪旱将成为主要类型,预计2050年占比达65%。
值得注意的是,在温室气体高强度排放情景下,干暖复合雪旱的风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发生频率较历史时期增长3.7倍,暖雪旱频率增幅高达6.6倍。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雪旱变化主导因素从“干”向“暖/干暖”的主导地位转变。在空间上,雪旱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更为明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