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4月22日,云南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昆明启动,并发布了“自然科普看云南”线上活动计划。
活动现场
4月23日至25日,省自然资源厅将聚焦“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推出“自然科普看云南”线上活动,通过镜头带领广大网友依次走进昆明规划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自然资源科普馆。在广泛普及空间规划、化石管护、地质找矿领域知识的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端牢中国饭碗、守好大国粮仓,精准引导科学规划、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新格局,探寻地球生命密码、守护珍贵化石宝库,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加快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据介绍,近年来,云南通过优化政务信息发布,以新媒体产品、新闻发布会、互动问答等方式多路径、多渠道做好宣传普及,政策解读更加精准高效。搭建政媒政民良性互动机制,深化政媒政民交流,探索科普新形式、扩大科普覆盖面,科普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此外,强化科普技能竞赛,建成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1个、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6个,省地质调查局“地球科学科普进校园”、昆明规划馆“大思政课”等一批优秀科普品牌纷纷涌现。
活动还介绍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纵深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举措与成效。一是构建“三屏两带多点多廊”生态修复格局。科学编印《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系统构建“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创新提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全国碳汇高地、七彩云南·世界花园”4个目标定位,部署12个重点工程、47个重点项目和10项指标任务,全域、全要素高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二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重要成果。科学部署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高效实施抚仙湖、洱海2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修复治理面积约578平方公里,有效促进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不断提升。三是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摸底核查工作,高质量落实国家下达“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强治理模式探索,赋能矿山修复效益提升,推进激励机制建设,精准施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