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时代知识产权如何破局?北京海淀分会场给出“海淀答案”
4月22日,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北京(海淀)分会场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现场发布2024年度十大行政保护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彰显首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海淀区同步发布《2024年度知识产权白皮书》,从“五位一体”新格局全方位展示区域创新生态建设成果。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紧扣首都战略部署,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高质量专利布局。2024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3万件,占全市44.7%;PCT专利申请量5636件,占全市46.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39.95件,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4倍、全国的38.5倍。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显著提升:全年专利商标质押金额39.9亿元,连续多年全市第一;技术合同登记总额3806.9亿元,占全市41.6%。
活动现场,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等8家单位获颁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工作站牌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家单位成为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依托实践基地,推动专利预审资源与创新资源深度对接,助力企业找准技术保护最优方案,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重要环节,活动亮点频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新疆、兵团市场监管局签订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帮扶合作协议;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与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海外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合作备忘录,推动全链条海外维权服务体系建设。
来自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活动主题,从全球技术竞合、数字经济纠纷、AI产业检察保障、流媒体专利、新质生产力布局等角度展开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2025年,我们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世界领先科技园建设,以高水平知识产权赋能国际一流创新生态,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交出满意答卷。”据悉,宣传周期间,海淀区还将开展60余场知识产权进校园、进园区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及案件旁听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本次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海淀区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共同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孟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海淀区副区长马成芳等领导出席。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