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闪电评论丨菜博会里的“山东答卷”:读懂现代农业的创新密码
当寿光菜博会的大棚里,番茄树垂下玛瑙般的果实,当无土栽培的生菜在LED灯下舒展叶片,这片齐鲁大地正用科技与智慧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26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不仅是一场蔬菜科技盛宴,更是山东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走进寿光菜博会的展馆,仿佛踏入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农业 “未来世界”。本届菜博会集中展示了2000多个蔬菜品种、200余项农业新技术,其中不少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温室里,环境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调控水肥灌溉和通风设备,让每一株蔬菜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这种“会思考”的农业,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让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双提升。
科技创新,是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8%。从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抗病蔬菜品种,到无人机植保、卫星遥感监测等数字化应用,从“汗水农业”到“数字农业”,科技正在重塑山东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寿光为例,当地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多个蔬菜育种研发中心,自主培育的蔬菜品种不仅畅销全国,还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山东品牌”。在45万平方米展区中,十号馆的喷雾机器人沿轨道巡航,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技术让农药使用量减少25%;九号馆的微藻自养培养系统以500平方米年产600万株组培苗,刷新单位面积产量纪录;中国科学院的稀土补光技术令作物增产30%,智能物流系统节省80%人力。这些突破背后,是寿光构建的“政府搭台、院所出智、企业转化”产学研生态——40余家高校院所参与攻关,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等十多个国家级载体支撑,形成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全链条创新。
山东农业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科技水平的提升上,更在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菜博会现场,除了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还有蔬菜加工制品、农业机械设备、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等,展现出山东农业“接二连三”的完整产业链条。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山东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山东农业通过产业化发展,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跨越,让农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
建设农业强省,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在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100多万农民就业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山东各地还通过“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让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同时,山东积极推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从菜博会的一个个“黑科技”,到全省农业的蓬勃发展,山东现代农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才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山东正以农业强省建设为目标,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三农”答卷,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山东经验”。面向未来,山东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农业现代化画卷。(文/张恒)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