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北京市公开征集2个专项课题

发布时间:2025-04-22 14:21:54

 

关于公开征集2025年科技创新区域合作专项课题的通知

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有关单位:

为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带动相关对口支援地区发展,与相关协作合作地区实现共赢,现征集“2025年科技创新区域合作专项”课题,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支持方向和领域

现征集本市创新主体参与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青海省玉树州,山西省长治市,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十堰市,辽宁省沈阳市,福建省三明市等地科技创新发展的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项目。

(1)技术攻关方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农业、能源开发与利用、畜牧业等领域和各主要支援合作相关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科技需求,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和合作地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助力当地传统产业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项目。

(2)科技推广方向。围绕央企和北京市企业在合作地产业布局以及合作地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成熟技术的适配式研发和应用,在促进合作地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我市相关企业营收增长实现互利共赢的项目。

二、申报单位及相关要求

1.申报单位:仅限在北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高校院所,具备市场化推广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项目,但申报第一单位须为企业。申报单位需具备完善的财务、档案和保密管理制度。纳统至科技服务业73、75行业代码中且近两年营收增速超过5%的企业,或研发费增速超过5%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2.课题团队: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团队负责人中应包括正式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市场推广团队负责人和宣传推介团队负责人。

3.信用等级良好:申报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应符合北京市科技信用管理要求,即不属于C级或D级,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北京)无不良信用记录。

4.经费匹配要求:以企业为主申报实施的课题,自筹经费额度与申请市财政科技经费比例应不低于2:1,市财政经费支持企业部分纳入企业研发投入会计科目。如支持经费额度降低,申报单位需按首次申报经费额度对应的自筹资金进行匹配。

5.配套条件:与落地区域协同单位具备良好前期合作基础,并由当地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配套条件。

6.知识产权:成果相关知识产权无争议。

7.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建设涉及的技术成果要具有先进性,技术成熟可快速推广转化,需提供至少1个转化案例或者1份评估报告等技术成熟度相关证明材料。

三、实施成效考核要求

1.共性实施成效考察重点

(1)预期效益:需明确项目课题的实施能为合作地带来的预期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就业的人数等。

(2)影响力:需发布项目课题落地成效、应用场景示范成效、技术成果转化成效、科技合作成效等相关信息不少于12篇,点击量不少于2400次,合作地宣传媒体转载量不少于20次。

(3)推广目标:在合作地开展产业对接、技术推广、科技人员培训不少于12次,服务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合作企业科技人员、技术推广受益对象等相关人员300人次以上。

(4)转化效果:相关应用场景示范建设或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可带动2家以上合作地本地企业发展,新增技术交易合同2项以上。

(5)课题实施满意度:课题实施合作地相关部门人员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个性化实施成效考察重点及实施方案考核要求

根据项目课题研究方向、类型明确不同技术考核指标及成果落地推广考核指标。

四、项目经费及期限

单个课题支持金额不高于150万元人民币。

课题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12个月)至两年(24个月),自签定任务书时间为起始时间。

五、申报材料及申报方式

包含《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情况简表》、企业研发费投入情况、企业营收增速情况及关键人员简历。采取在线申报方式,申报单位通过法人一证通登录“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https://mis.kw.beijing.gov.cn/)更新本单位信息后,通知申报人登录系统并绑定单位,选择对应的申报类型,完成实施方案(盖章扫描成PDF版)、财政经费预算支出计划、研发费及营收增速情况、合作基础、转化案例等技术成熟度材料、概算及课题简表填写并上传,同时上传申报课题所需的其他相关证明性材料。

网上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5月6日18:00,届时系统自动关闭。咨询电话:010—55577929、010—88828987;技术支持电话:010—58858680、010—58858685、010—58858689、010—58858681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4月21日


关于公开征集2025年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专项课题的通知

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有关单位:

为发挥京津冀各自禀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征集“2025年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专项”课题,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支持方向和领域

征集本市创新主体参与天津市、河北省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且已有一定合作基础的成果推广、示范项目。

(1)应用场景示范应用方向。围绕津冀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合成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技术等重点领域,通过发挥京津冀各自资源禀赋开展互利合作,有效提升三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2)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方向。围绕推动津冀技术转移机构、共建园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效能提升、创新生态培育等工作;支持在京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京津雄技术创新中心;与津冀开展产业协作,推动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围绕通武廊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推动科技型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在武清或者廊坊落地。

二、申报单位及相关要求

1.申报单位:仅限在北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高校院所,具备市场化推广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项目,但申报第一单位须为企业。申报单位需具备完善的财务、档案和保密管理制度。纳统至科技服务业73、75行业代码中且近两年营收增速超过5%的企业,或研发费增速超过5%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2.课题团队: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团队负责人中应包括正式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市场推广团队负责人和宣传推介团队负责人。

3.信用等级良好:申报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应符合北京市科技信用管理要求,即不属于C级或D级,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北京)无不良信用记录。

4.经费匹配要求:以企业为主申报实施的课题,自筹经费额度与申请市财政科技经费比例应不低于2:1,市财政经费支持企业部分纳入企业研发投入会计科目。如支持经费额度比申报经费低,申报单位需按申报经费额度对应的自筹资金进行匹配。

5.配套条件:与落地区域协同单位具备良好前期合作基础,并由当地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配套条件。

6.知识产权:成果相关知识产权无争议。

7.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建设涉及的技术成果要具有先进性,技术成熟可快速推广转化,需提供至少1个转化案例或者1份评估报告等技术成熟度相关证明材料。

三、实施成效考核要求

1.共性实施成效考察重点

(1)预期效益:需明确项目课题的实施能为合作地带来的预期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就业的人数等。

(2)影响力:需发布项目课题落地成效、应用场景示范成效、技术成果转化成效、科技合作成效等相关信息不少于12篇,点击量不少于2400次,合作地宣传媒体转载量不少于20次。

(3)推广目标:在合作地开展产业对接、技术推广、科技人员培训不少于12次,服务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合作企业科技人员、技术推广受益对象等相关人员300人次以上。

(4)转化效果:相关应用场景示范建设或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可带动2家以上合作地本地企业发展,新增的技术交易合同2项以上。

(5)课题实施满意度:课题实施合作地相关部门人员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个性化实施成效考察重点及实施方案考核要求

根据项目课题研究方向、类型明确不同技术考核指标及成果落地推广考核指标。

四、项目经费及期限

单个课题支持金额不高于200万元人民币。

课题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12个月)至两年(24个月),自签定任务书时间为起始时间。

五、申报材料及申报方式

包含《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情况简表》、企业研发费投入情况、企业营收增速情况及关键人员简历。采取在线申报方式,申报单位通过法人一证通登录“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https://mis.kw.beijing.gov.cn/)更新本单位信息后,通知申报人登录系统并绑定单位,选择对应的申报类型,完成实施方案(盖章扫描成PDF版)、财政经费预算支出计划、概算及课题简表、研发费及营收增速情况、合作基础、转化案例等技术成熟度材料填写并上传,同时上传申报课题所需的其他相关证明性材料。

网上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5月6日18:00,届时系统自动关闭。咨询电话:010—55577929、010—88828990;技术支持电话:010—58858680、010—58858685、010—58858689、010—58858681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4月21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