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抗旱浇麦进行时丨浚县:为102.5万亩麦田精准灌溉

发布时间:2025-04-22 08:11:41

原标题:抗旱浇麦进行时丨浚县:为102.5万亩麦田精准灌溉

□本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4月20日,卫河沿岸的农田中,清澈的河水正通过纵横交错的沟渠汩汩流入麦田。沿岸村民抢抓农时,依托河道资源优势,根据传统“看天用水”“量地配水”经验,结合现代化抽水设备引水浇地,通过完善的沟渠网络,将河水高效输送至田间。

“我们村紧邻卫河,渠道畅通,春灌效率高,今年种的12亩地全浇透了,就盼着丰收!”浚县小河镇西周口村村民张卫红说。

沟渠,是决定农田灌溉是否畅通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浚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农田沟渠治理作为畅通田间“毛细血管”、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举措。自2024年沟渠连通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累计投资8029.4万元实施骨干排涝沟渠疏浚工程,让“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愿景变为现实。

在王庄镇盛鑫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的1300多亩麦田内,一台台自走式喷灌机正沿着规划路线缓慢行进,喷头喷出的水雾均匀洒向麦苗,实现精准灌溉。“过去浇1000亩地得忙活半个月,现在4天就能搞定!”合作社负责人魏方月感慨,这种灌溉形式不仅效率高,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分,还可以添加有机肥液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亩产。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自走式喷灌机可依据小麦长势精准控制喷水量和灌溉范围。近年来,浚县针对连片农田引入大型智能喷灌设备——900米长臂的自走式喷灌机,日均可灌溉300亩,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以上。这些设备搭载智能传感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辐射范围广、灌溉均匀度高,成为种粮大户的得力助手。

在浚县西部丘陵地带,地下水位深、灌溉成本高的难题也被滴灌技术巧妙化解。“智能系统能自动监测土壤湿度,按需供水,节水超60%,成本也省了一大半!”屯子镇毛门村种粮大户李学红指着麦田中的滴灌管介绍,滴灌微喷技术通过管网将水分精准输送至麦苗根部,搭配物联网设备实现“按需供水”,让丘陵薄地摇身变为“节水高效田”。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抗旱’,全县灌溉水平已实现质的飞跃。”浚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袁永杰说,当前,全县小麦已完成灌溉200余万亩次,102.5万亩麦田已普浇两遍“返青水”“孕穗水”,夏粮丰收在望。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