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又一“高研值”团队取得突破!广东博士后创新平台成科研“孵化器”

发布时间:2025-04-21 15:11:11

原标题:又一“高研值”团队取得突破!广东博士后创新平台成科研“孵化器”

当前,广东正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人才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是重要一环。省人社厅将深入省内优秀博士后设站单位,挖掘博士后人才培养经验与典型推出系列报道,立体化宣传博士后团队成长故事,营造广东创新创业良好氛围,鼓励更多博士博士后青年人才当主角、挑大梁,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期,一起聚焦中山一院高水平博士博士后科研团队取得重大突破的故事。

“这个创新概念非常有趣且很有前景,有临床转化的可能性!”当收到这份来自广东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时,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审稿人给予高度评价。

近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研究员王骥团队牵头联合复旦大学、辽宁大学科研人员在疫苗研发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具有引导抗原靶向内质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SABER,突破性提升了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效果。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这项历时六年的突破背后,是广东博士后政策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的坚实舞台。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已设立1187家博士后科研平台(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6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21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79家)。2024年,全省新招收博士后6041人,同比增长达4.73%。在站博士后总量超1.5万人,累计招收博士后超5万人,在站规模和每年新增招收博士后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在南粤的政策沃土滋养之下,一颗颗“科研种子”破土而出。

从“青椒”到“主咖”:政策赋能搭建人才成长阶梯

“如果没有‘三个三’项目(每年三百万经费,连续支持三年)及相关的博士后政策保障,我们可能不敢冒险挑战高难度课题。”团队成员王夏峰感慨道。

近五年来,王骥团队陆续在Nature、Science、Cell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 Medicin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从靶向抗癌药到疫苗研发,从细胞实验到动物模型,支撑这群年轻人不断攻克科学难题的,既有团队的力量,也离不开广东人社部门和医院提供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时间宽容和人才激励。

中山一院团队举行新闻发布会

广东博士后政策的优化,为这群科研青年提供了“破茧成蝶”的孵化器。王夏峰提到,人社部门和医院出台的博士后支持政策让团队能吸引更多优秀博士人才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而中山一院制定的博士后留院机制,也让团队成员蒋娟这样的在站博士后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她表示,“知道自己或许有机会转聘副研究员,实验再难也有动力坚持下去”。

蒋娟在做分子实验

不仅如此,政策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对科研周期的尊重上。医院从人才培养和医学研究实际出发,灵活设置2至3年的博士后研究年限。“在这里,政策给了我们‘慢下来’的底气”,团队成员黄章屏坦言,其博士课题涉及长周期的动物实验,若非医院提供的稳定支持,很难想象如何兼顾实验精度与毕业压力。

“中山一院给了我们一个‘敢想敢做’的平台。”王夏峰回忆,博士毕业后他选择加入王骥团队,正是被这里的学术氛围和政策支持吸引,“广东和医院为在站博士后提供了丰厚的生活补贴,让我们可以潜心科研,无需为生计分心”。

王夏峰在做化学合成实验

据中山一院人力资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医院用好用足广东省博士后政策,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高度重视、全力做好博士后青年人才的有组织培养,通过调整博士后在站聘期、优配博士后导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科研培训的有机结合、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个性化的安排、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提供颇具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实施以标志性成果为导向的绩效奖励计划、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的科研创新潜力。

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机制创新助推“百万英才汇南粤”

在中山一院的实验室里,试管碰撞的轻响、键盘敲击的节奏、显微镜下的微光,共同编织着一曲青春与科学的交响乐。这群博士博士后青年科研人才用行动证明:当个体的理想与政策的支持同频共振时,创新的火花便会迸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团队成员的回答朴素却坚定。王夏峰希望用化学手段破解疫苗研发难题,“哪怕只能推动一小步”;尚丽茹和蒋娟计划深耕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让更多患者受益;黄章屏则想在博士毕业后探索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结合点,“让实验室的数据真正变成治病救人的方案”。

尚丽茹在进行流式细胞术上机

而王骥研究员对团队的期待更为深远:“广东的博士后机制不仅培养了个体,更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我们的目标,是让这里走出更多能‘顶天立地’的科学家——顶天,做世界一流的科研;立地,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

中山一院人力资源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医院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成果丰硕,年均进站博士后青年人才超百人,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超过百篇高质量研究论文,获得了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面上和特别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近500项资助。青年人才队伍的蓬勃发展,为中山一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接下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人才强院、创新发展”的战略理念,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丰富的创新成长机会、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及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王骥研究员指导团队实验

目前,广东正集全省之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人才来广东从事博士后研究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以开放务实的姿态,持续优化博士博士后人才政策、营造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安心科研的良好氛围,为更多中山一院博士博士后青年科研团队这样的优秀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推动广东科研阵地持续上演创新突破。同时,以深入实施“广东百家企业博士后创新平台培育计划”为契机,加大力度在广东省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及量子科技、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建设博士后创新平台、持续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为重点产业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中山一院正开展2025年第二批博士后招聘,有意应聘的海内外博士可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登录以下网址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my.gzsums.net:8889/service/zhaopinFront/inviteJob_1.html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赖晓琨

通讯员 粤仁宣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