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艺术走进公众视野 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公众互动日”在海口举办
4月20日,首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公众互动日”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开放,吸引超过200名市民与游客到场参与。互动日设置了生态艺术漫步、参与式戏剧工作坊、主题沙龙及共创鱼拓画等多个环节。
艺术作品《我们从何而来》。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活动在炽烈的阳光中拉开序幕,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及策展人吉木共同带领公众沿五源河河岸漫步,逐一观赏刚刚落地的多组艺术作品,并与艺术创作者即时交流。本次展出的艺术创作成果形式多样,涵盖组合装置、警示牌、AI生成影像、音乐作品及文献展等多种类型。
艺术创作者以五源河及其周遭环境、动植物为创作对象,通过作品探讨了入侵物种治理、蜂虎和花鳗鲡等关键物种保护,以及湿地再野化实践等生态议题。
博物画家丁昊以五源河河泥绘制的花鳗鲡。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与艺术导览同期进行的“回到一条河流”参与式戏剧工作坊,主要面向周边社区居民、湿地生态教育者、湿地保护行动者以及受到五源河启发的艺术创作者等群体,提前招募了3名志愿演员和约25名故事讲述者,通过即兴舞蹈和“一人一故事”参与式戏剧工作坊,引导参与者以身体感知五源河,思考人与河流的关系,进而鼓励他们关注、参与五源河的生态保护工作。
下午,花鳗鲡的“琼游”主题沙龙如期而至。该沙龙以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花鳗鲡为探讨对象,邀请了五源河生态调查一线工作者、本届艺术季入选艺术家、长流镇本地作家、民俗研究和生态农法实践者等五位嘉宾,共同梳理花鳗鲡在长流地区的历史记忆与保育现状,此外,嘉宾们还对比了鳗鱼这一物种在其他地区文化、产业、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嘉宾王才群先生(左三)在主题沙龙中分享关于花鳗鲡的历史经历。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公众互动日”虽已圆满落幕,五源河自然艺术季的精彩仍在继续。5月11日,艺术创作团队“临时移动小组”将发起共创“鳗”游地图的沿河行走工作坊。随后,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与6月5日(世界环境日),更多面向公众的延伸活动即将登场。
孩子们参与活动。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本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由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林业局及海口市秀英区政府主办,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市环境信息和宣教管理中心、海口市秀英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及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承办,并得到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项目及多家共创单位支持。(张野)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