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赛珍珠(1892.6.26---1973.3.6),美国著名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 。
赛珍珠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她也是第一位或者说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了美国最高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另外她也是作品翻译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她8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大部分在中国度过,直到晚年(80岁),她还向有关方面申请访华被拒绝。
在新中国享有至高无尚地位的鲁迅对她的评语却在长时间内成为决定她命运沉浮的标尺。鲁迅对她很多作品评价都不高,鲁迅又去世较早。所以赛珍珠在新中国的影响远不如旧中国和外国。
茅盾也批评赛珍珠扭曲了中国农民的形象。巴金对赛珍珠也没有好感。老舍和赛珍珠有过接触,他从来没有说过赞扬赛珍珠的话。
大地并没有因为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而在中国火热起来,甚至在新中国八十年代以前成为禁书。
这是很不公平的。原因之一,这些文学大佬,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一部反映中国最大多数人民——农民的长篇著作。
一.“中国姑娘”:
赛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1892年 ,她3个月时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她从小先学汉语和习惯中国风俗、写毛笔字、穿中国服装、厨娘给她梳中国娃娃头、穿中国绣花鞋。而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从幼年起,她就在鼓励中开始用中文写作。
夜里经常被八国联军侵略和义和团反击的炮声中惊醒。在江苏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10岁能说中国三种方言,18岁才回美国读4年大学而后又回到中国。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镇江有一条珠珠路,镇江二中因赛珍珠、茅以升而天下闻名。
二.“中国作家”:
赛珍珠曾加入中国国籍。她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中国作家“。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曾回美四年接受高等教育。自1919年至1934年,她与丈夫卜凯 长期居住在所执教的金陵大学。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农村、深入社会、了解工农大众,同情帮助底层人民。“记住穷苦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赛珍珠)丈夫说她不顾正业,她背着丈夫秘密写作中国故事。
1930年,37岁,赛珍珠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东风:西风》,从而开始了她的写作事业。
1931年,出版代表作长篇中国国情的小说《大地》三部曲,1932年获得美国最高普利策小说奖。《大地》一下子成为全美最畅销书,发行十余版,发行百万册以上。在总人口一亿多国家发行量如此之高,实属罕见。她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1936年,父母的传记《奋斗的天使》、《流亡者》出版,并于1938年,《大地》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一个女性作家,也是独一无二写外国故事的作家。
她的大量作品使美国和西方人知道:中国人不是梳辫子的怪物。
她一生著译作品80余部。81岁生日那天,把中国绣花鞋摆放床头,枕着《水浒传》,悠然自得飞向天堂。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中国名字“赛珍珠”三个汉字,无英文。
三.投身抗战:
1934年,赛珍珠回国定居。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奔走。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她因批评蒋介石独裁统治,国民政府抵制、拒绝参加她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仪式。她帮助中国共产党艺术家王莹夫妇在美国开展抗日宣传,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离险境。
赛珍珠还在美国创办了一份《亚洲》月刊杂志,专门介绍东方文化,发表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
我国左翼作家鲁迅、茅盾、郭沫若、柔石、丁玲、萧乾、萧红等人的翻译作品,都经赛珍珠之手一一与西方读者见面。
四.致力慈善:
1925年,她收养了贾尼斯,之后又接着收养了8个孩子。
1949年出于对当时收养政策歧视亚裔和混血裔儿童的义愤,她还创立了国际化的收养机构,在后来的50年,这个机构帮助了超过5000名儿童。1964年为了帮助不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还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
五.友好使者:
1942年,赛珍珠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
1972年,80岁,尼克松访华以后,她主动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题“重新看中国”节目,并积极申请访华。
1973年,她带着种种疑惑和遗憾离开了她的两个世界。赛珍珠给一位朋友信中曾写道:"我想我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多,我帮助美国人民了解和热爱中国人民。尽管我们目前和中国大陆互不往来,美国人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中国人民。"
六.作品评价:
1.《大地》三部曲:
《大地》描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小说通过主人公王龙一家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和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大地》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以饱蘸同情心的笔写出了“农民灵魂的几个侧面”。在小说出版的20世纪上半叶,这一作品,跨越了东西文化间的鸿沟,有力改变了不少西方读者眼中中国那种“历史悠久而又软弱落后的神秘国度”印象。《大地》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影响中国社会百种翻译作品之一。
有史以来,第一个外国姑娘把中国人民的血泪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她把中国人民的血汗捧向诺贝奖奖台。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兵荒马乱的现状、中国人民的苦难。
美国时事及文化周刊《星期六文学评论》称《大地》是“一部非常优美、非常优美的小说。我们终于从一部小说的字里行间读到真实的中国人民,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人们经常描述的荒诞无稽的中国,我们看到的是诚实的农民、忠诚的妻子,富饶的大地、农民的泥土房,布克夫人的小说是如此感人,如此真实”。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赛珍珠女士,你通过那些具有高超艺术品质的文学著作,使西方世界对于人类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你赋予了我们西方人某种中国精神,使我们认识和感受到那些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这样的思想情感,才把我们大家作为人类在这地球上连接在一起。”
2. 她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是《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3. 文学特点:赛珍珠开启了西方作家创作中国和中国人的新纪元。
她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又名《一个中国女子的述说》。从题目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赛珍珠要让无声的中国说话。她采取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并且叙事者是一个中国女子,这必然要颠覆以往的模式,从一个中国女人的视角看世界,看西方。
在赛珍珠的作品中,主角几乎都是中国人,而西方人多是以传教士身份做中国的配角。这无疑颠覆了以往西方白人是作品的主宰,黄皮肤的华人是"他者"的传统写作。
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中,赛珍珠把她的目光牢牢放在了占中国人大多数的农民身上。在赛珍珠之前还没有哪个西方作家关注过中国农民,就是中国自己的作家对于农民投去的目光也十分吝啬和鄙夷。
何止作家,身居高位的共产党员又有几个把农民当做大写的人看待呢?战争年代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流血牺牲,鬼子大扫荡、国民党大屠杀,农民是最硬的挡箭牌。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赛珍珠的脉搏始终与中国妇女一同跳动。她作品中中国妇女形象真实、生动而且全面,上至慈禧太后,下至普通村妇都成为赛珍珠笔下生动的中国形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