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530.4亿元 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本报讯(记者 李鹏)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河南省金融运行、货币政策传导执行等相关情况。
记者了解到,一季度全省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金融总量平稳增长,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降至历史低位,对全省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7227.2亿元,同比多增1093.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与全国持平;较年初增加3594.9亿元,同比多增372.7亿元。
在信贷增加较多的同时,其他渠道融资也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530.4亿元,同比多增894.9亿元。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力度持续加大。涉农贷款平稳增长,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播等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加大。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11.7亿元。先进制造业贷款增加较多,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3月末,全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506.7亿元,较年初增加575.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贷款持续增加,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不断增强。3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83.8亿元。3月末,全省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092.2亿元,较年初增加216.9亿元。其中,汽车贷款余额217.4亿元,较年初增加18.3亿元。
贷款利率实现稳中有降。3月份,全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全省存量贷款利率持续创历史新低,3月末已降至4.0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当前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新发放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货币政策处相关负责人说,该行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准确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内涵和要求,聚焦“四高四争先”,持续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